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我家“亲戚”的日子渐渐好了

来源于:东川区

发布时间:2020-08-20 16:53:13

编辑:东川—张正余

2015年底,全国脱贫攻坚战的战鼓已擂响,我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也积极的参与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单位的干部每人都有了自己的帮扶对象,大家都说多了几户“亲戚”。

我的帮扶对象是东川区汤丹镇大地坡村的五户贫困户。大地坡村位于汤丹镇西北部,距汤丹镇20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属于高寒山区。人均耕地2.1亩左右,由于水资源匮乏,种植的农作物主要靠雨季提供水源,因此,多数土地种不了作物而闲置,形成了“种多收少”的现象,村民们只能靠购买粮食为生,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贫困。

我挂钩帮扶的其中一户人家叫赵老平,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村委会,赵老平刚好到村上办事,经村干部介绍后,我们就聊了起来。他和我同龄都是1978年出生的,妻子何金兰1984年出生,他们是组合家庭,有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1岁多。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靠赵老平在村子里打零工,妻子因为要照顾孩子,也未能外出务工。在老家就守着一亩田三分地,种点洋芋,村子里的零工也不常有,因此常常入不敷出,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了解他家的困难情况后,我思量再三,觉得赵老平外出务工,应该是一条出路。在我和村组干部的极力劝说下,赵老平到东川城里的一个摩托汽修点上班,月收入1500元左右,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基本温饱应该没问题了,我心里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总是惦记着赵老平家的情况,我隔三岔五地就打电话给她的妻子聊聊天。刚开始,一打电话,她总说丈夫工资低,她自己身体又不好,干不了活,生活很困难。又说别人家享受了什么政策,她们家没享受到,对生活现状充满了不满和报怨的情绪。我听后赶紧向大地坡村的包村干部吴哥了解情况。吴哥告诉我,她丈夫不安心做事,试用期都没过,又换了打工地点,收入不稳定,妻子本身也没什么大病,符合他家享受的政策都给他家享受了。

赵老平家的问题,还是一个思想的问题。打开他们的心结,才是关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根治懒愚,拔掉穷根。这之后,每次打电话我都鼓励他们,我们都还年轻,必须要克服眼前的困难,要吃得苦,要踏踏实实做事,工资才会一点点增加,收入才会稳定。偶尔赵老平的妻子也会主动打电话给我,我们像朋友一样,闲话家常,说说烦心的事,我也力所能及的帮忙,更多的是宽慰和鼓励他们。

2019年初,汤丹镇大地坡村整村搬迁到东川城区安置点,我的心情也情不自禁地好起来,这对于我的“亲戚”们无疑是一桩大好事。搬迁后,赵老平一家的思想也有了转变,生活环境变好了,就业的机会也更多。以后每次去他家走访或是打电话,不但没有听他妻子抱怨过又有什么政策没有享受到,反而还会告诉我一些好消息,比如村上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孩子转学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都享受到了学校给的补助;丈夫最近在一家汽修厂上班,工作忙,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

就在两个月前,赵老平妻子打来电话说她在起嘎片区搬迁点摆个小摊卖凉粉。端午节前我去走访她家,走进小区,一个挂着“晓凤凉粉”的小摊特别显眼,我看见赵老平妻子在卖凉粉和烧洋芋,忙的不亦乐乎,脸上的表情生动而鲜活,完全不见过去病恹恹的样子。我走过去问她生意怎么样,她笑着说:“还可以,有点事情做着,心里也踏实,还可以照顾孩子,慢慢的来吧”。突然感到很欣慰,这几年我为这户“亲戚”操的心总算没有白费,我看到,从前在他们身上的等靠要思想,到今天已转变成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念头,未来的好日子已然是指日可待。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几年,我经常听到同事说“亲戚”家有结婚或生小孩的喜事请喝喜酒,逢年过节,“亲戚”们也会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坐坐,大家你来我往,俨然比真正的“亲戚”还亲密。在和他们相识相交的这些日子里,我深深的体会到只要用心用情地开展帮扶工作,也一定会收获一份真情。  (邱松 张海燕)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