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盘”“打包”成为我们的习惯
来源于: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0-08-17 15:00:19
编辑:赵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敬天惜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俭”的意识有所淡化,“奢”的思想有所抬头。身边请客吃饭讲排场、剩菜剩饭随便倒、跑冒滴漏无人管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紧缺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呈加剧趋势,在很大一部分人民群众还徘徊在贫困边缘、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对粮食和资源浪费的极大漠视。
近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攻坚冲刺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每一名中国公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应自觉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厉行节约,真正感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远意义。
浪费掉的是一粒小小的粮食,反映出的实质是奢靡之风作祟。“舌尖上的浪费”也是一种腐败,它不止挥霍财物,更滋生奢靡之心、败坏社会风气。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人人行动,坚决抵制,切实让“光盘”“打包”成为我们良好的习惯。
教育为先,用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成风化人”。更多浪费行为是丢根忘本的表现,之所以造成“舌尖上的浪费”,关键的是我们一些人受“吃得起、买得起、丢得起”观念的影响,忘记了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艰苦卓绝的路,忘记了广大人民群众曾经挨饿受冻的日子,忘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因此,要围绕“爱惜粮食、珍惜粮食”主题,加强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制度为要,用健全的制度规定来“律行光盘”。几年前,不剩菜、不剩饭的“光盘行动”掀起了一股餐桌新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风行的“光盘”悄然消失,很多饭店的“光盘提示”不见踪影,“打包”也成了一件“麻烦事”,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缺少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因此,要针对餐饮酒店、集体食堂等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场所,制定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的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餐饮场所厉行节约行为,做到“餐厅不多点、厨房不多做、食堂不多打”,让“光盘”“打包”成为常态。
监督为本,用严格的检查监督来“固本清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靠自觉,二靠监督。当前,仍有不少人喜欢讲人情观念、面子思维,尤其是吃饭讲档次、讲排场,致使一些商务宴请、婚庆喜宴,成为了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因此,要采取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铺张浪费的检查监督,从公务接待抓起、从党员干部严起,着力纠治公务接待超标准、婚庆喜宴大操办、请客吃饭讲排场等不良行为,倡导良好风气。
小饭粒,体现大文明;小水滴,折射大修养。让我们从珍惜每一粒粮、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开始,把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传承好、发扬好,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品位有文化的绿色生活方式。 (驻市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