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架起“连心桥” 畅通幸福路
来源于:晋宁区
发布时间:2020-05-09 09:42:03
编辑:晋宁—张亚云
“旧时无桥,村民过河,脱衣裤并举过头顶,赤身淌过河流。八十年代,县府修建铁索吊桥,解决出行问题。九十年代,生活改善,村民有汽车,又修建水面桥,既可通车,又作拦河坝引水灌溉。然则,旱季尚可通,雨季水位上涨,仍难行,有村民涉险而过,几被冲走。村民仍只能步行或骑摩托从铁索吊桥而过,安全隐患尤为突出。脱贫攻坚,高粱地桥成为夕阳乡乃至晋宁连接峨山易门两县之主要通道。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效,促进民族融合,它既是过河桥,也是连接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连心桥’……” 这是铭刻在高粱地桥前的碑记,记载着高粱地桥的历史变迁,也叙述着高粱地村、赖家新村、小石板河三个自然村村民生活的变化。
高粱地村委会位于晋宁区最南端,隶属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与玉溪易门、峨山两县接壤,下辖高梁地、赖家新村、小石板河三个自然村,被红河水系绿汁江支流扒河所分隔。2015年列入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脱贫出列。
2016年高粱地公路实施路面硬化工程,由于受建设资金等限制,过河路段公路修建在扒河河床上,没有修建公路桥梁。旱季时,车辆、行人能够从河床上通行,雨季时,扒河水位上涨,有近半年的时间车辆、行人无法安全通行,行人想过河只能从年久失修的铁索桥上通过,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过往车辆则无法从铁索桥上通过,只能绕行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河对岸。建设高粱地桥成为扒河两岸老百姓的迫切需要。
“我们夕阳乡是通往玉溪峨山县、易门县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小石板河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的必经之路。平时大家赶集都会去峨山、易门,但是一到雨季就没法从公路过去,只能从铁索桥上过或者淌着河水过河,很不安全,大家都提心吊胆的。”村民都盼望着桥能早日修好。
群众有呼声,政府有响应。2018年9月,在晋宁区人民政府的积极协调和昆明市人大、昆明市交通运输局的关心支持下,新建高粱地桥的建设资金得到落实。2018年10月,高粱地桥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听说政府要出钱修一座桥了……”“这回好了,我们过河再也不用淌水了……”高梁地、赖家新村、小石板河三个村的村民们奔走相告。
为确保高粱地桥建设工程按质、按量、按时顺利完成,晋宁区纪委监委安排派驻区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多次到工程现场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夕阳乡对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区交运局在征求夕阳乡政府及区属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际情况,拟定《晋宁区夕阳彝族乡高粱地桥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高粱地桥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及职责分工。其实你们纪委没必要盯着检查吧?”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很不理解。
“这个工程惠及河两岸的老百姓,是直接改善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我们有义务也必须要做好全程监督,督促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对于监督这件事,驻区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绝不含糊。
左为建成通车后的高粱地桥,右为铁索桥
建桥前,一到雨季公路就被河水淹没
“有了这座桥,我们的生活太方便了。我们离易门近,以前去易门赶集,一到雨季就担心过不去,现在不会了,从河水里面、从铁索桥上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种的黑皮花生、香糯米可以顺顺利利拉到易门、峨山去卖,易门、峨山的也经常过来买我们的土特产,我们收入比以往高多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提起建桥的好处,高粱地、赖家新村村民掩饰不住地内心的喜悦。
2020年1月1日,高粱地桥正式通车。如今,新建成的高粱地桥打通了连接易门、峨山、晋宁三地二级交通主干道的最后一百米,加强了扒河两岸三个自然村的日常交流,有效改善了公路沿线群众出行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巩固了当地脱贫攻坚成效。一座桥连接着党委政府心系群众的情,畅通了两岸群众奔向幸福的路,它既是过河桥,也是“连心桥”。(童娜茹 张秋芸)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