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披上隐身新衣
来源于:呈贡区
发布时间:2020-05-08 14:45:44
编辑:呈贡—马亚非
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形式主义既存在“久治不愈”的老问题,又存在“形态转化”的新表现。这些新表现隐身于新形态下,具有不易察觉、疏于整治的特性,对基层干部的危害并不亚于残存的老问题。
隐身于“屏幕键盘”之下。现在许多人喜欢用微信群交流工作,但如果通讯工具现代,而工作思维落后,结果就是产生“1名基层干部加了200多个微信群”“周五发通知,周一要材料”“不同处室向下级要相似数据”等乱象。乱建滥用微信工作群,布置工作任务罔顾基层干部实际,不仅没有让信息化带来便捷,反而让基层干部陷入重复接收任务、报送材料的负累中。整治这种隐藏在屏幕之下的形式主义,关键在转变工作安排思维,加强部门条块之间的沟通和数据共享,“决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
隐身于“充分传达”之下。部分领导部门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方面惯用层层开会、多头发文的老把式。凡开会必为“高度重视”,层层开会被解读为“充分传达、深入贯彻”;凡发文必为“深刻领会”,多头发文亦可被解读为“分类研判、精准施策”。这样的多头发文、层层开会折射出的是“蹭热度式”的懒政思维。严控开会、发文数量之后,一场会议不做具体要求、分解剖析,照本宣科、“上下一般粗”;发文形式从正式文件换便签文件,便签文件变电话通知,有的甚至不做任务细化,直接转发上级发文,做“二传手”。解决这类形式主义问题,关键在各级部门自我检视,不将会议、文件的多寡简单等价于工作质量的高低,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隐身于“调而不研”之下。上级部门调研基层单位,初衷是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基层工作难点痛点。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部分领导部门要求基层提供调研方案、调研路线、调研讲稿甚至调研报告,仿佛“调了、看了”就是“研了、懂了”,这样的“调而不研”不但偏离了指导基层工作的出发点,而且给基层徒增工作负担,由此衍生出的反复调研、扎堆调研更是让基层干部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汇报、陪同之中。破除“调而不研”的形式主义,关键在转变调研方式,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沉下心、扑下身,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提高调研质量,才能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利好政策。(何礼周)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