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品酌诗词 讴歌劳动

来源于:呈贡区

发布时间:2020-05-02 18:03:33

编辑:呈贡—马亚非

       诗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凝聚了历代劳动者的心血。细细一品、轻轻一嗅,便可领略生活的韵味、年华的魅力与心灵的净土。在《诗经》里,古人便以诗歌的形式记录生活、讴歌劳动,“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采采芣苢/薄言掇之”“薄污我私/薄澣我衣”,把劳作之景、之思、之情、之趣、之态,刻在时间的轮轴上,为后人留下生活的智慧。

       劳动,多么平凡的字眼,却又缔造了一个个不平凡。它创造了历史,传承着文明。这一切,俨然记录在诗词的扉页,跨越时间瀚海,历经沧海桑田,不断跳跃在今人的眼眸和心田。

       诗词,能勾勒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轮廓。《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在日常劳作中,如果不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目之所及便可能是“道狭草木长,草盛豆苗稀”;要想过上“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幸福生活,就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为了获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充实与胜利,可能要遭受“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的苦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得生活的富足。也唯有劳动,不负你我。

       在诗词里,找得到乡土农民的劳作之态。“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记得小时候,每到五一国际劳动节,故乡漫山遍野的麦子在阳光下手舞足蹈,微风踏着麦浪拂过脸庞,包子馒头的味道便沁入口鼻。手持镰刀的父亲“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把麦穗一茬一茬地割下,我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把散落的麦粒拾起放入背篮,在这一拾一放的循环往复里,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切身体会。晌午,母亲“荷箪食”,弟弟“携壶浆”,一家人找棵大树坐下,在欢声笑语里咀嚼着生活的五味。

       在诗词里,活跃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身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诗词创造者的劳动,因为冥思苦想和字斟句酌,才有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词园林;“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是隐士的劳动,身居草野,心系家国,读书图壮志,锄瓜果己腹;“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是农人的劳动,他们计算着节令,不误农时,只为“稻花香里说丰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是孩童对劳动的向往;“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是暮年老者对劳动的执着,等等。

       诗词本是劳动的产物,却也记录着劳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词创作需要毅力、激情和韧劲,劳动也一样,为人民服务亦是如此。“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只有辛勤的劳动、诚实的劳动、持之以恒的劳动,我们才能把新时代的华章书写好,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实现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如果人人都有“绿我涓滴”的责任担当,我们的家国定能“千顷澄碧”。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万物并秀的五月,愿跳脱尘埃的羁绊,偏坐静隅,领略诗词里的劳动之美,在劳动中感悟生活、沉淀岁月。(余伟)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