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我的“七年之痒”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20-04-22 10:21:33

编辑:五华—王永权

一眨眼,在纪检工作岗位上工作已七年多。七年里有过彷徨,不知道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状况;有过退缩,害怕自己承受不了这份工作将会面对的压力;当然,还有过欣慰,工作被人理解认可后的成就感。

2013年初,岗位调整,来到了现在的单位,任职纪工委书记。老爸知道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可不是个好干的差事”。我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心里想着“能有多难干?”。

一开始,对于从未接触过纪检工作的我来说,一头雾水就是最好的形容。忙着学习各种新的东西和内容,认真按照上级纪委和街道党工委的安排开展工作。一切似乎也顺顺利利,心里还小小的得意,“不难干嘛”。

然而,没得意多久,当头棒便来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过程中,原来习以为常的支出变成了“踩红线”,我指出后,有干部说“新来的纪工委书记反腐败反了大家的福利了。”第一次体会到了老爸说的“难”。

对于基层而言,很多经费的支出具体而繁琐,分管领导和科室长拿不定是否符合规定的时候,就会来问我。常常会有犯难的感觉,我心里也并没有一本成型的规则,能用或是不能用都是一点一点在实践中总结得出,很多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我说能用,一些人会说“纪工委书记说了,能用的”;我说不能用,也会有人说“纪工委书记不让用”。这里面有很多情绪掺杂着,心里的困惑越发浓重。有时候,我很想说“我只是负责监督”。

于是乎,我只能认真关注身边的各种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对比,归类,希望能够更好的把握好监督的尺度。然而,哪怕从事了七年纪检工作,看了无数典型案例,基层中仍然会碰到很多新的问题,这个监督尺度的把握仍然是一个难点。

对于基层纪检干部而言,我们必须是全能选手,要有办法监督,办得了案子,搞得了活动。日常工作繁琐却又要求一定的专业性。

第一次办理案件,我也曾诚惶诚恐。与被调查对象如何沟通,谈话如何开展等等都成了焦虑的缘由。每一个环节的开展,都仔仔细细向上级请教,遇到不愿意配合调查的对象,一次又一次去沟通。第一个案子办结的时候,心里有过无数感慨,也有小小的成就感。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要管党,要管好党的必然要求。纪检干部就如同森林里的啄木鸟,发现有树木生虫了,被虫侵害了,就有义务去除虫。这份工作也许并不是人人都理解,也许,我们干着的是很多人眼中“得罪”人的事。

记得某次用“身边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我说了一些要求后,听到有干部窃窃私语,大抵是说我啰里啰嗦瞎嚷嚷。心里也不愉快过,继而怀疑过自己,是方法不对还是确实“话多”了。然而,在话多的这条路上,似乎又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心安理得。

七年来,从开始的惶恐担心,到后来的理解接受,自我认可,又到现在的“审美疲劳”,并在各种“疲劳”之中继续寻找新的感受。就如同婚姻一般,貌似也经历了一个“七年之痒”。

与纪检工作“相爱相杀”的这七年,岁月也在悄无声息的流淌。年龄的不断增长,也让我在与纪检工作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加清楚了自己到底该怎样去对待这份工作,自己又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在基层从事纪检工作,办理的案子虽然不多,但也接触了很多因为不同原因违纪被处分的人。这些人有的可能侵占了集体资产;有的可能只是一时贪乐参与了赌博;还有的可能年轻气盛参与了打架斗殴。但无一例外的是,当处分下达之后,没有一个不后悔的。

这世界没有后悔药。我也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被强化这一认识。于工作本身,越发明白监督执纪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当好一只啄木鸟,有虫啄虫,有害除害,就算不被所有人理解,至少无愧于心;于个人而言,更明白自己所拥有的这份波澜不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已然是最值得珍惜的静好岁月。

曾经诚惶诚恐,害怕面对;也曾经身心疲惫,想要逃离。而时间总是不偏不倚,春风化雨一样淡化着这份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会滋养着工作中的正能量,让我去坚定着最初的信念,不必去博得所有人的认可和喜欢,抗住肩上的责任,也留住心中的纯粹。

七年,“痒”了。七年,初心不改。(五华区护国街道纪工委 陈艳坤)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