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全力以赴 筑牢战“疫”防线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20-02-25 12:56:09
编辑:五华—王永权
“街道准备防护物资有口罩3105副、护目镜240副、400双胶质手套、酒精87瓶……”“疫情防护物资使用情况如何?”“紧缺的口罩、酒精、消毒水是不是都用在公共防控上了?”
一大早,普吉街道检查组对社区的抗击疫情物资和对城中村、居民区半封闭管理的工作进行督查检查。
“口罩、酒精、消毒液、喷壶……都发了啊”社区吴副主任的话语中带着不惑。
街道纪工委巴书记笑了笑:“我们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在防疫一线守护着老百姓,而作为基层纪检人的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老百姓,更要以精准的监督守护好第一线的‘战士’。”
说着,检查组走进了办公室。
一进门,只见桌上铺放着一张张表格,工作人员小赵正皱着眉头思考着,见到我们忙着招呼:“我正在对账呢,有2个口罩对不上,哎…….”
“怎么会对不上?发放的时候不是做了登记的吗?”
“登了啊,所有登记表都在这里了,但表格与实物不符,我怎么都想不起来是错在哪里了。”
我安慰小赵:“别急,慢慢想。会不会谁拿了你忘记登记,再说2个口罩也不是太要紧。”
小赵突然严肃起来:“不行,口罩紧缺,2个口罩够我们2个人去排查两天用了,2个口罩要做多少事,少了这2个口罩,也就少了2个人去打一天的消毒药水了。”
说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家也都沉默了。
从社区出来后,巴书记肯定地说了一句:“登记还是比较详细的,工作就要这样干,我们的‘监督’也必须这样细致深入!”
我还在思索着,突然车停了,向外一看,是到了范家营居民小组半封闭式管理的卡点上。
“你们卡点检查主要做些什么?检查点的职责是什么?哪些人可以进,哪些人不能进?”
一旁拎着消毒药水壶的大姐立刻抢答到:“所有人进出要测体温,任何人体温超过正常值不得入村;对走亲访友和游玩人员进行劝返;常住外来人员进出必须携带身份证并登记……。”我为大姐的妙语连珠在心里给她打了一百分。
在详细查阅了登记记录本后,检查组提了几点小建议,卡点工作人员立刻进行了整改。
这时,路过的居民对着我们微笑说道:“有你们在,我们安心多了。”
这一句暖心的话瞬间让大家湿了眼眶,也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从街道监察室成立以来,作为普吉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社区监察联络员60后的老刘不停地都奔走在抗击疫情的一线。社区原有10个居民小组,经拆迁改造后现有居民小组7个,老刘每天一大早就到村组上,一是监督检查疫情防控的工作落实情况;二是给小组干部分发防护物资;三是轮流参加各小组的逐户排查,对社区检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协调处理。从疫情发生开始,他平均每天走路不低于25000步,相当于每天步行10多公里,他用足迹践行了的一个社区监察联络员的初心和使命。
辖区内,范家营居民小组占地3300亩,坝区面积约150亩,村民547人,外来人口2000余人,村里约有企业40余家,支部书记小范既是支部书记又是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和街道监察联络员,主动担当作为带领全体支部党员轮流值守,每天坚持值守16个小时,设卡检查出入人员400多人次的体温,每天劝返城区到林区运动锻炼人员30余人次,对允许入村的100余次车辆进行消毒。小组护村队检查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打药消毒覆盖全村,消毒面积达86000余平方米,服务监测对象6人,对逐步返程回来的人员做检查登记。
正是这么一群“社区的逆行者”、基层“纪检人”,在急难险重面前守初心担使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了街道纪工委监察室、社区监察联络员、监督委员会的合力作用,以精准有效的监督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巴荆楠 李姝)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