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家乡的变迁
来源于:东川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11-26 10:38:49
编辑:东川—陈品红
我的家乡位于东川区舍块乡舍块村,离区政府所在地铜都街道130公里,家乡位于一条山梁上,四面都是高山,层峦叠嶂;山下就是注入金沙江的普渡河,波涛汹涌;山梁中部有一些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勤劳的祖辈们在上面开垦了水田和山地,种植了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并用土石和茅草建成了房屋,在那里繁衍生息。仅我们一家就在那里生活了十几代人,长达200多年。
从我记事起,每天起来看得见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太阳探出头的云坪村。那里全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山上有条通向外界唯一的简易公路,山高坡陡,雨天滑坡,冬天积雪,十分危险。天晴时,高山、蓝天与白云融为一体,我总以为到了山顶就可以触碰蓝天了。上小学时,老师组织我们到13公里外的山顶上去背书,第一次到了以为可以抚摸天空的地方,心情非常激动。到了山顶,除了那条可以供汽车走的公路,山上还是山,离天还是很遥远。也就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汽车,当一辆满载贷物的一汽老解放牌汽车轰鸣着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吓得惊慌失措,到处躲藏。老师笑着告诉我们:“那是人开的汽车,不会吃人。”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沿着家乡通往外界的那条公路,走了整整一天,到离家40公里外的落雪矿区照毕业照,在亲戚家住了一晚,亲戚还带我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如今我也记不清电影放的是什么内容,只记得矿上到处灯火通明,机器的“隆隆”声响个不停,矿山繁华的夜景让我找不到回亲戚家的路。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见开往东川城区的客车,乘客们舒舒服服地坐在皮座椅上驶向城区,很是羡慕。而我们沿着来时的路又走一天,回到我那四面环山的家乡。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东川三中,带上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梦想赶了大半夜山路坐上神奇的客车,前往东川城区上学。第一次坐车,我心花怒放,好奇的目光射遍客车的每个角落。出了小站,我们穿行在绵延起伏的山里,山里的景色也和我们家乡差不多,特别是杉木梁子,远远地看简直会以为又到了我的家乡。慢慢的,兴奋感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头晕眼花,有经验的人告诉我,那是没坐过车的人不适应,晕车了。于是我不敢再说话,也不敢看风景,晕晕乎乎地躺在座椅上,直到同学们喊进城了才敢睁开眼睛。刚睁开眼,面前是一幢幢整齐的楼房,宽阔的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和行人。无数次在书本上见过的抽象的城市图景就这样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参加工作后,家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公路修到了乡政府门前,家乡通了自来水、高压电和移动电话,煮饭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电饭煲,晚上在家里就能看电视,与全国人民一道观看《新闻联播》。我不禁感叹新生活的美好。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迈入全面小康。”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家乡的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舍块乡整体搬迁到东川城区起嘎片区安置。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都难以置信,虽然我在城区工作多年,但家乡在我心里还是那个遥远的小山村。由于地处边远山区,那里与城区生活仍然相差甚远。直到后来工作队员耐心细致地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我才相信家乡这一次是真的要变了,而且要大变。
2018年新年,东川城区下起了小雪,早起的人们欢天喜地的跑到屋外赏雪景,都说瑞雪兆丰年。我则忙着利用放假时间回老家帮父母搬家,还是沿着当年我来读书时的公路回去,如今路也变成柏油马路,开的也是自己的车,不再排队买票等车。早上回去,家里还是土墙石板房;晚上回来,家便是位于起嘎片区17层高的楼房了。整个搬迁区交通便利,高楼林立,干净整洁。家门前一排醒目的标语闪闪发光:“土房变楼房,全民奔小康”。(陈正林)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