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一副背架
来源于:东川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10-31 16:05:08
编辑:东川—陈品红
不久前,在家做大扫除时,从父亲的杂物间整理出一副背架,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想着现在已经用不到这东西了,就准备扔掉,父亲却不同意地说道:“现在日子好过了,但也不能忘了原来过苦日子的时候,看见它就会想起原来吃苦受累的样子,留着做个纪念吧”。是呀,现在日子好过了,但经常忆苦思甜,才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的生活。
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70年里,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经过老一辈人的不懈努力奋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作为一名80后,我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困苦,但从书本上也了解一些,和以前相比,祖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受也是真真切切的,在众多的发展变化中家乡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疑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就拿父亲留下的背架来说吧,它高有一米二,三十公分宽,用硬而细的木材做成。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农村,是农民最重要的人力运输工具,播种时,用背架把种子和肥料背到田里,稻谷收获时,用背架把收割好的稻谷背回家,农闲时还用它背石头、柴禾等等,人们把它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
依稀记得上小学时,最喜欢的季节便是初秋时节,稻谷开始收割,田野里到处都是蝗虫,父亲去田里背稻谷时,便跟着去捉蝗虫。每次父亲都要背着上百斤的稻谷,步履沉沉的走在田埂上,脸上豆大的汗珠一直往下掉,遇到合适的高地可以放背架了,便放下背架休息一会,擦擦脸上的汗又继续前行。我走在父亲后面,听着他粗重的喘气声,看着他躬着背负重前行的样子,心里想,自己要是能快快长大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帮父亲分担一些,让他少累一点。现在回想起来,脑海里的记忆更多的是父亲躬着背负重前行的样子和一直往下掉的汗珠。
上初中之后,我也有了一副属于自己的背架,当自己用背架背着稻谷时,切身体会到了父亲的辛苦,心里想: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亲。随着政府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家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庄稼地里修通了马车路,人们的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路上很少见到用背架背庄稼的人了,基本上都是用马车来运输,就连去田里看庄稼的长势,小年青们都不再走路,而是骑着自行车去。父亲当然也不例外,家里也养了马,买了马车,除了去山上耕种时用背架,其他时候背架用的次数逐渐减少了。而那时我最兴奋的事,是周末时到马路上骑马飞奔。
再后来,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原来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越修越多,也更宽敞,各式农用车渐渐走进农民家中,马车逐渐被取代。父亲也跟上潮流,买了辆三轮车。记得买回三轮车那天,父亲高兴的说:以后拉庄稼时再也不用担心被偷吃了。以前用马车时,家里那匹马儿经常趁父亲不注意偷吃庄稼。这时,国家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山上的地都种上了树,每年政府发放相应补贴,再也不用到山上耕种,背架也很少再用到了。
现在,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生产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村里有了施工队、砂厂、养猪场......人们不再局限于种田种地,更多的人选择将田地流转给种植大户进行现代化种植,然后举家进城务工,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父亲随着年龄增大,也选择将土地流转,每月领着政府发的农村养老金,开始颐养天年。背架也彻底淡出人们的生活,没人再用了。
从躬着背负重前行,一年四季围着土地打转到从土地上脱离,投身其他行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祖国上下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昌盛景象,正如父亲说的那样: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张正余 )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