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我家“伙食”的改善
来源于:嵩明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10-29 17:04:10
编辑:嵩明—王瑞华
在我脑海中我家每年丰收的场景都是如此——天才微微亮,爸爸和妈妈已把小麦装了满满的一架子车,忙碌中把我和弟弟从睡梦中叫醒,爸爸负责拉车,妈妈、弟弟和我在后面推车,6月份,天气酷热,虽然是大清早,后面推车的我们,满身是汗水,因为我们要赶着将粮食送往镇上的粮库去,这是给我儿时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交公粮!那年我8岁,时间:1997年。
到了镇上,很远的就已经可以看到道路上的农用拖拉机、架子车排了长长的队伍。为了交公粮,我们一家4口又渴又饿,妈妈就把给我和弟弟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大馒头掰开,一人一半和水充饥。
“爸爸,我们为什么每年都要交那么多的粮食给人家啊,自己家都不够吃,我不爱吃玉米面!”累的小脸通红的的弟弟不情愿的问。
“自古以来种地的老百姓都要交公粮,这是我们的义务,土地是国家的,哪有种国家的地不交粮的道理?你想想,国家搞建设,修公路铁路,建工厂高楼的工人们要吃饭吧?我们这里又是商品粮基地,土地多,多交粮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爸爸说道。
那时候的日子是贫穷的,我只记得每年的6月初,我家的田里会收割到39到40袋的小麦,大概需要交公粮23袋,剩下来的作为家人一年的口粮,在家里有6口人的情况下,不够吃是面对的最大也是最现实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格外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的珍惜粮食。
2006年,我家交了几十年的公粮的历史宣告终结,党中央正式决定废除《农业税条例》,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我们家再也不用带着干粮,排着长队交公粮了,以前用来交公粮的23袋小麦也可以自由支配,我家终于吃的饱了,至于此时的“伙食”也只是停留于吃饱的水平吧!
随着我家粮食的丰收积累,我们再也吃不掉那么多的粮食了,爸爸就把多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卖成钱,慢慢的我们有了存款,盖了新房。
眨眼间,几年就过去了,再看看现在我家的“伙食”,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妈妈的那双巧手总能变着法的做出我们爱吃的饭菜,鸡鸭鱼肉,时鲜蔬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都能吃得到。这些美味佳肴在以前我们也只能在梦里想想他们的样子和味道吧!
“今天天气冷,我们去外面吃吧!我在网上预订一下!”
“想吃火锅还是炒菜?”
“想吃什么点就行了,别客气!”
“加班时间太紧了,点个外卖吧!”
“这个好吃吧?好吃你就多吃点,不够再点一份!”
今天,我们对食物的选择更加方便、更加多样了,我们不在以吃饱肚子为最终目标。
我的家是全中国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我家的餐桌也是全中国老百姓餐桌的一个缩影,我家的伙食也是全中国亿万家庭每日每餐的缩影。我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从我幼时起都在身体力行的用自己的行动教育我朴素的人生道理,父亲平时话很少,可他对我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勤恳做人、踏实做事、积极进取、追求上进”这是我读书时他时常告诫我的,这些告诫一直伴随着我家“伙食”的改善,在他的告诫下,我家一步步从“吃不饱”走向了“吃不完”。如今父亲已逝,那些话早已再也听不到,而是随着我长大、求学、踏入社会……那些话已变成了我的血和肉,成为了我工作、生活、学习里点点滴滴的行动和实践。
现在生活好了,只记得母亲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真的要感谢共产党,要感谢政府,想当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再回想一下我家“伙食”的变迁,父亲的话语,不尽感慨万千,就着眼前的佳肴,我郑重的举起酒杯,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日快乐!(丁刘杰 汪全)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