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一意孤行酿恶果

来源于:禄劝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09-03 17:02:23

编辑:禄劝—杨庞华

室内的灯光洁白明亮,老陈的却面容有些模糊,他一身黑色的长袖长裤,两鬓头发已是银灰颜色,坐在凳子上,驼着背,低着头。想起他之前意气风发,年过半百却比一众小年青还要好的精神和干劲,不经让人一阵唏嘘。

“你好,我们是纪委监察委的工作人员,”一边说着话,一边亮出工作证,“现在我们要对你进行谈话。”

老陈也是一个能力突出的干部,单位老一辈的人讲起他,都肯定他年轻时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赞美肯定之意溢于言表。据说,年轻时曾到过多个岗位,每到一个岗位,总是能作出一些成绩。

根据老陈的自述,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是一个相信努力、追求完美的人。每一项他负责的工作,他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并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老陈或许真的是天才吧,他的想法靠他一个人显然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他却是一个天生具有强力感染力的人。虽然工作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困难,遇到各种问题,但他总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他理想中的工作。因为工作能力强,自然也受到重用。

那时的老陈虽然青春不再,但轻狂这个词用在他身上依然合适,这是我与老陈第一次接触时的印象。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时,考核组发现在单位决策中,老陈作为主要领导听不进其他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后,考核组组长便和他在办公室进行了谈心谈话。老陈虽然认识到了他的错误,但仍牢骚满腹,认为他的手下能力不足,不敢担当。

神采奕奕,有些发白的头发也丝毫未影响他精神焕发的面容,这是我与他第二次接触时的感觉。老陈因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工作不力的情况,对他作出了诫勉谈话的问责处理。谈话时,老陈经过批评教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仍有微词。

傲睨自若,目中无人,这是我和他第三次接触时的感觉。老陈因违反纪律,被人举报。经多次谈话、核实等工作,老陈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接受了组织的处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他反复性、顽固性的特点,事后组织人员对他从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多方面进行了谈话教育。

在这之后,老陈似乎变本加厉,在单位内大搞“一言堂”,人事变动要说了算,资金去向要说了算,项目实施要说了算,单位内政治生活一片混乱。同时,老陈因业务能力下降,急需“价值认同”,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破绽,开始接近、诱导老陈。老陈虽然有所推诿,但最终还是在诱惑中迷失了自己,开始出入违规场所,接受宴请,收受红包,违规插手工程建设……最终东窗事发,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处罚。

谈话结束后,想起老陈的经历,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多次的谈话教育,为什么你还是没有及时‘刹车’呢?”

他思考片刻后,眼神空洞,似乎是问我,似乎又是自问:“是啊。为什么这么多次,我还是没有听进去?”

老陈说完,又低下头,面容逐渐模糊。

室外的阴雨连绵,我也有些情绪低落。纪检监察机关的本意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想及时挽救党员干部。老陈头也不回的走到这一步让人感到颇多惋惜与不解。在刚出现问题苗头的时候,考核组的谈心谈话老陈如若听了进去;在被诫勉谈话问责处理时,老陈如若真心悔改,悬崖勒马,也许就不会走到这步田地。组织曾一次一次的试图挽救老陈,老陈却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将组织的提醒、批评、教育当作“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才酿成了今日的恶果。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一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牢肩上的责任,始终保持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勇气不泄、尺度不松,确保监督执纪工作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刘俊江)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