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微腐败叫做“我不会”
来源于:晋宁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8-13 15:30:21
编辑:晋宁—张亚云
通过狠抓“四风”整顿,公职人员作风得到明显的转变,乱作为少了,变相的不作为、慢作为有所抬头。与此同时,一种怪现象暗流涌动,懂得的越多,工作能力越强,干的事就越多;不知道、不会干的就不用干。于是乎“我不会”成为不作为、不担当“挡箭牌”,形成了一种新的推卸工作责任的手段。一句“我不会”,就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推给他人,出现了“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的怪现象,苦乐不均就这样产生了。在我看来,遇到工作就说“我不会”的背后,隐含着三种情形。
一是“我不会”即真不会,其本质是不会作为。自身平时不学习,不主动谋划思考业务工作,遇到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时,出现本领恐慌。其实质是工作能力缺失、无责任心。
二是不是不会,而是不愿意会,其本质是“推懒滑”的不想作为和慢作为思想在作祟。遇到需突击的工作任务时,不谋划工作思路,一句“我不会”就想着躲进避风港,静观领导是否能把工作安排给其他同志。如果“如意算盘”得逞,自己落得轻松自在;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意图,再勉为其难领受工作任务。其实质是不想担当、不想作为。
三是“我不会”即不想做,其本质是消极怠工的不作为。遇到工作任务时,总是一句“我不会”敷衍了事,整天无所事事,甚至还要“点评”其他同志工作中的得失,成为只领工资不出力的“白吃饭型”。其实质是贪图安逸、“小蛀虫”“微腐败”。
当前出现的“我不会”现象,正在成为推卸工作任务的新借口,正在影响着想干事、能干事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也正在慢慢吞噬损毁党的形象,成为一股新的“微腐败”歪风。这需要引起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强化作风建设入手,辅以适当的激励机制,力戒“鞭打快牛现象”,在奖勤罚懒上做文章,让老实人不吃亏,力争尽快整治基层的“小蛀虫”“微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现在基层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高频快”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人少事多成为常态。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警惕精神懈怠、能力不足、消极怠工的危险,我们不求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的“钟”撞响了吗?(普利昌)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