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主题教育
来源于:寻甸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08-05 16:14:25
编辑:寻甸—李秋仙
今年来,寻甸县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
深挖红色资源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柯渡镇时,毛主席警卫员为了报时需要就把群众家的这个八音钟拿走了,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责令警卫员返回140公里将八音钟送还给群众……”日前,寻甸县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讲解员正在向前来参加主题教育的寻甸县公安局党员干部讲解八音钟背后的廉政故事。
依托“红军长征二次过寻甸”的光荣历史,寻甸县将红军发展史、中央纪委历史沿革及“共和国反腐第一案”“苏区惩腐第一枪”等红色文化内容充分融入到柯渡丹桂“红军长征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烈士纪念塔及红军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建成红廉文化展馆1个、红色廉政文化示范点2个。
每年7月、10月是柯渡纪念馆的“红色廉政文化活动月”,每到这时,全县各部门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到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一边聆听关于红军长征事迹的讲解,一边观看历史照片和实物展览,通过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重唱革命歌曲、重读红色著作等活动,现场体验加深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为吸引更多游客,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对馆内服务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提供“九个一”服务清单(即:穿一次红军服、听一次讲解、重走一次长征路、看一部电教片、上一堂党课、读一本红色经典、看一场演出、体验一次农耕红色教育、吃一顿红军饭),提高主题教育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各地党员干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带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也迎来了客流高峰。截至目前,共计接待教育游客及党员干部20万余人。
讲好红色故事
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并利用VR线上媒体技术将纪念馆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历史知识以及红色故事进行整合打造,通过点击网上链接,足不出户就能体验红色教育,实现线上“重走长征路”的沉浸式体验。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讲好红色故事,是挖掘、展现红色文物价值过程中最需要深化推进和优化发展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为丰富廉政教育活动内容,寻甸县突出“红色元素”,将红军长征过寻甸时发生的6个红廉故事创作成《小军号》《标语》《小英雄肖粉香》《毛主席看望红军四老》《杨家郎的八音钟》《左开留家的腰刀》等红廉小品进行巡回演出,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向基层延伸,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将严肃的教育和生动的故事、革命的文物和百姓的生活、历史的故事和现代的科技相结合,为红色文化注入可延续的生命力,使红色文化‘活起来’,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纪委监委宣传部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道。
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寻甸县依托丹桂村内的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杨氏宗祠的现存风貌,加大保护修缮力度,确保各具特色、相互映衬,与纪念馆周边的红色文化墙、红军村广场的乡愁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形成一道美丽的红色风景,进一步丰富丹桂村红色旅游景点,提升柯渡红色旅游文化整体内涵,让红色基因一脉相承。
同时,紧紧围绕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积极发挥团干部的生力军作用,成立柯渡镇薪火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打造柯渡志愿服务的名片;进一步提升镇、村及纪念馆周边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党员、村委干部、包村帮户干部、驻村工作队力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以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行为影响周围的群众,增强村民的参与度和自豪感,共创良好村容村貌。
此外,结合发展实际,重新修订完善丹桂村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制度,把扫黑除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融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加强村庄管理;在党员群众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评乡贤”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纯化民风民俗;积极组织镇、村文艺队编排文艺节目,融入党的方针政策,做到寓教于乐。
“红色旅游通过旅游的组织方式向更广泛的大众传递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推动了红色基因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间传承绵延。“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兴吾 马映月)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