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群众事无小事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7-23 11:36:07
编辑:五华—王永权
“是纪委吗?我要实名举报教育局裘某。”一大早五华区纪委监委驻教育局纪检组办公室内,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老大爷,语气非常激动。
还没等我详细询问他要反映的具体问题,老人就扬了扬手里的一大摞资料说:“今天我要当面给你们纪委的同志说说,看看还有没有为民做主的地方!”说完自顾找了个椅子就坐了下来。
虽然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前也接访过一些群众,但面对这种情形,我还是感到有些“棘手”。
“这样的工作态度你们管不管?”
“找了他两次,电话打了两次都说不在,问个政策一问三不知!所有过程我都有录音和录像,纪委同志,你们一调查就清楚了。”
……
面对老人一连串的发问,我先为老人倒上一杯热茶,没有直接谈问题,而是通过跟老人交谈,让老人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过了十多分钟,老人开始心平气和地讲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原来老人姓孟,其孙女是一所私立高中的学生。因为学籍管理的问题老人想要咨询相关政策,寻求教育部门帮助,但是到教育局来了两次,打电话来咨询过两次,均没有把问题问清楚,一气之下,才有了开头的一连串质问。
群众上门办事却连连受阻,遭遇“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这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作为派驻纪检组的纪检干部,我们决不能姑息。
接了老大爷的反映材料后,我与同事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对照反映材料,听了反映人提供的录音,发现至始至终都是教育局工作人员裘某与信访人有所接触,而裘某并没有严格执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对办事人不热情、不引办、不解释、不提供便利条件,致使办事人员来回奔波,造成不良影响。
听完录音,我们将裘某约到谈话室进行谈话。
“他确实来过教育局,但是管高中学籍的王某没在。我告诉他让他改天来,或者打电话来咨询。” 裘某漫不经心地回答。
“你是否向他告知过王某的电话?”
“没有,我当时因为还有其他事情在忙,就没有翻手机告诉他王某的电话,只是让他记录下贴在办公室门上的电话。”裘某的回答里开始透着些心虚。
“后面老大爷再打电话来咨询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把王某电话告诉他呢?”我继续询问道。
“我觉得把王某私人电话告诉其他人不太好,所以……”裘某越说越没有底气,声音也越来越小。
“同志,按照‘首问首办责任制’的相关规定,不是你职责范围的事,你做好接访、转办,把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及时告知来访人,妥善的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这才正确的行为。像现在这样,对待群众态度生冷消极,不仅伤了办事群众的心,也给干部形象抹了黑。实属不该啊……”
经过教育,裘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我们也责成区教育局对裘某进行批评教育。
在我们的协调下,区教育局负责高中学籍管理的负责人当面向孟大爷解释了相关政策,并就孟大爷孙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谢谢你们,帮我弄清了政策,解决了问题!真是谢谢你们!”看着孟大爷眉头舒展,心结打开。我的心情也轻松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深切地感受到干部工作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仅关系到干部的形象,还关系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群众事无小事,每个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寄托了一份希望,凝结了对党、对各部门工作的信赖和期待。我们只有真诚对待群众,接待时热心、倾听时耐心、办理时诚心,忠诚履职担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得信任、理解和支持,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纪检干部,必须坚决向脸难看、事难办等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宣战,履行好监督执纪职责,用纪律维护好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五华区纪委监委驻教育局纪检组 谭冬梅)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