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以笔为枪铸千古绝唱,以乐为战唤国人奋起
来源于:禄劝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07-15 09:43:47
编辑:禄劝—杨庞华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聂耳出生在昆明,但其父母均是玉溪市人。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红塔区中心城区的北门街口,这座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的小屋是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并在此复习功课。
聂耳故居的格调以木制铺面为主,以青砖瓦、红门面、灰门头为主色调,房间里放着一些日常用品,桌上放着的花瓶色彩依旧,好似聂耳从未远离我们。
聂耳音乐天赋很高,从小就向老艺人学习了很多乐器,他常常带领同学演戏,歌声笑语常常洋溢在这座小楼里,在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后也常随省师学生回玉溪进行宣传演出,并回家探亲。
聂耳故居中还保存着聂耳当年作曲的曲谱,站在院中,闭上眼睛,似乎还能听到聂耳当年在院中学习的笛声,正是“故居宁静墙花艳,墙角似闻学笛声。不朽国歌传万世,长城热血九州惊。”
聂耳曾用“黑天使”一名发表了评论文章,痛批当局的反动腐朽与文艺界的靡靡之音,又因为“回顾国产影片对于音乐,一向是取忽视的态度,”聂耳于是就用由“噪音”转化而来的“噪森”这个富有音乐寓意的笔名,向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家们发出了“刺耳”的忠告。
聂耳诞生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他的生命太过短暂,仅仅只走过二十四个春秋,但他却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的音乐遗产,尤以《义勇军进行曲》为甚。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35年为抗日影片《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即《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关头,他以笔为枪,以乐为战,用激昂的旋律去唤醒国人!
1935年7月,在作出《义勇军进行曲》的半年后,聂耳不幸溺水身亡。1954年,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重修聂耳墓地,郭沫若为聂耳所写墓志铭:“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以国之当歌,祭聂耳之魂。在民族危亡之际、硝烟炮火之中谱写出的《义勇军进行曲》,高昂雄壮,每一个音符都倾注了聂耳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与仇恨,还有对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敌、抗日救亡的精神激励。
八十四年后的今天,聂耳也从未远去,他的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每一次《义勇军进行曲》的奏响,无论是在学校,亦或是在赛场,都有无数的人用心凝听;无论是在祖国大地,亦或是在海外,都有无数的人热泪盈眶;无论是在天安门广场,亦或是在祖国边疆,都有无数人用生命去捍卫它!
青山有幸埋忠骨,今日,我们遥祭聂耳!
(王婕)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