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学会之窗】让“忏悔”成为当今“醒世恒言”

来源于:安宁市纪委

发布时间:2019-05-15 17:10:31

编辑:安宁—矣泽芳

忏悔的“忏”就是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及改过自新的意思。总的来说,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保证不再犯第二次的之心。

随着中央反腐力度加强,把制度关进笼子里、“打虎”“拍蝇”,许多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大量的“忏悔语录”屡见各类媒体。对各级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有警示作用,能够唤起党员干部对权力产生敬畏感,让党员干部们明白,权力是一份责任。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只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身边人,才能成为一个党和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把党纪挺在国法前,不因权势大而破规,不因问题小而姑息,不因违者众而放任,以此倒逼干部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但细细梳理落马官员的“忏悔语录”,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落马官员的“忏悔”充满了“雷同”现象,存在严重“抄袭”其他落马官员的“忏悔语录”。更为甚者,“忏悔”还充满了“官话套话”,既空洞又虚假的表达,没有真正对自己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反思,也无法起到警示作用。有的腐败分子在忏悔中还不断摆出身、大谈贡献、大谈“当年廉洁奉公”,妄图通过谈贡献、讲廉洁减轻处罚。更多的忏悔是反复谈“交友不慎”“放松警惕”“放松世界观改造”“脱离组织生活”“放弃政治学习”等客观理由,甚至存在“怪责组织没有提醒”等荒唐“忏悔”。透过这类“忏悔”,我们不难发现,大多落马官员在忏悔中自我剖析时几乎是“教科书式忏悔”:“没有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没有加强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把握党组织对自己的提醒和挽救;对不起人民,辜负了党的培养。”似乎这些原因剖析有道理,但作为党员干部对自身权力为何失去监督,为何没守住腐败防线等原因却谈得很少,有些落马官员甚至完全没有分析。

究其原因,一方面,落马官员为抓住忏悔这“最后一根稻草”,并以此为遮羞布,掩饰腐化堕落后内心的不堪,为自己推脱罪责,声称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等,其真实目的是企图逃避党纪国法制裁;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使然,以至虽身陷囹圄仍不忘表演作秀,因而即使党纪国法严惩在即,落马官员在忏悔中仍改不了说大话、套话、假话的习性;第三方面,许多落马官员长期身处官话体系里,习惯于“权力代办”,出现“低能现象”,养成了满嘴“官话套话”的话语习惯。因此,在忏悔中,一些落马官员不懂得如何表达自身的感受,而是按习惯性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达,使人感觉像是说“官话套话”。

让落马官员忏悔的目的是要通过落马官员的忏悔,只有让其现身说法,剖析其犯罪心理并进行悔罪表现,对社会上的其他人起到警示的作用,达到刑法的一般预防的目的,从而达到挽救、教育犯罪人和预防犯罪特殊的效果。“教科书式的忏悔”只能让落马官员走过场、求心理安慰,失去了教育人、警示人的真正效果。

因此,要坚决杜绝“教科书式忏悔”的生存土壤,让落马官员的忏悔既要“忏”更要“悔”。用落马官员的直观影像、发人深省的忏悔语言,使得人民群众对我党进行的这场没有硝烟的“输不起的战争”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更加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中央铁腕肃贪的决心、“零容忍”的态度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行动,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

让落马官员的“忏悔”成为党员干部的“现实课堂”,如同与党员干部进行了一场对象宽泛却精准的诫勉谈话,使已有蠢动之心和趋贪之行的党员干部羞红脸、吓出汗。同时党员干部可以对照忏悔中的主角,使用纪律戒尺的第一个刻度度量一下自己平常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让落马官员的忏悔从本人真实情况出发,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思,劝诫、教育其他党员干部防止类似腐败现象,真正体现“忏悔”的悔罪和警醒作用。警示党员干部,中央铁腕反腐,不但从制度上着手,还在监督上下足功夫,党员干部只有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把制度的笼子编得更严、编得更密,才能跟上中央反腐节拍,才能不负组织重托和人民信任,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家人安心、人民称心的好干部。(贾建荣)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