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忏悔录”应成党员干部的“警示录”
来源于:盘龙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9-04-23 17:46:14
编辑:盘龙—孟庆毅
云南卫视五集反腐巨制《激浊扬清在云南》警示教育专题片,采访10余名落马省管干部,全方位全景式展示,落马官员走向深渊的心路历程,片中落马官员的忏悔语录让人印象深刻。
云南省原副省长仇和、楚雄州委原副书记侯新华、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段跃庆、云南广电网络集团原董事长王建又、云南省委原副秘书长赵壮天,昭通市威信县委原书记杨家伟、省农信社原“三驾马车”罗敏、蒋兆岗、万仁礼……从副省长到县长,从行政机构到国有企业,从商人围猎到自甘堕落,从大学教授到小学文化,从纯粹的师生关系到充满铜臭味的贿受关系……跨度如此之大的一群人,却有着一个相似的灵魂——被贪污和腐败侵蚀得千疮百孔的灵魂。
云南省政协原副秘书长陈云生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这些事情我女儿她不知道,所以我感觉她是以我为荣的。但是我现在成这个样子以后,我想可能会是她人生的一种耻辱吧,有这样的父亲,我最想跟女儿说的就是对不起她。”看到他谈到自己的女儿,情绪已然失控,悔恨和惭愧交织的泪水夺眶而出。一名父亲,被女儿崇拜是一件幸福而又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相信在女儿心中陈云生应当是刚正不阿,公道正派的高大形象。然而,他在女儿心中树立起来的光辉的形象在其成为阶下囚之后轰然坍塌。
和陈云生不同,昭通市威信县委原书记杨家伟在亲情的羁绊下,是为官理念的扭曲,是“有原则”却无党性的掩耳盗铃式腐败。杨家伟说口口声声不想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他,却一次次在扭曲的亲情面前败下阵来,在自己的贪欲面前缴了械,十分荒唐。办案人员说,“他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三不三腐’。不熟悉的人他不要,熟悉的人,他腐;在干部(任用)上不腐,在工程领域腐;他在面上不腐,在点上腐败。”如果说陈云生树立高大父亲形象失败,那么杨家伟的“三不三腐”则是一碗“毒鸡汤”,党员干部若不提高警觉,很容易迷失在自我设定的“原则”中而无视党性,进而像杨家伟一样掩耳盗铃,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责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贪污腐败固然因为有制度的漏洞,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内因出了问题。落马官员也曾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曾是党和人民信赖的干部,也是历经考验才为官一任。可惜,他们在职务晋升和权力渐长的途中,思想逐渐松懈,忘记了使命、丢了初心;在商人的围猎、美色的诱惑、亲情的羁绊下,物欲逐渐膨胀,迷失了自我;在攀比心、侥幸心的作祟下,以拜金和享乐为自身“原则”,最终朝着腐败的泥潭越陷越深。他们辜负了党的栽培,更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
《激浊扬清在云南》专题片通过落马官员的真实采访,强化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震慑,这不仅是落马官员对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忏悔录”,更是“警示录”,它将时时刻刻提醒着党员干部,身败名裂、失去人生自由是腐败的最终结果。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党员干部的三层思想境界。不敢腐是“立”,党员干部务必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守原则底线,见贤思齐,廉洁自律,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能腐是“守”,党员干部要将纪录片中落马官员当做反面典型,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要自我满足,更不能居功自傲。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不想腐是“得”,党员干部应当时刻保持“子罕不以贪为宝”的思想自觉,一以贯之,坚守到底,始终修身立德,固守节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要相信唯有清正廉洁才有平安一生。(李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