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 手记】一次“拉家常”的警示教育
来源于:宜良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04-01 16:46:37
编辑:宜良—吴惠
“我只是普通党员,又没当官,只要不违法犯罪就没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办理农村党员违纪案件中不适听到的一句话,这一句话中哪里还有半点党员的影子,党员本该更多约束、更多放弃、更多担当,但少数农村党员受教育程度、年龄等限制,学习要求放松导致思想意识淡薄,虽看得见法律“红线”却看不见党规党纪“底线”的现象确实存在,在交谈过程中,他们也困惑不已,“我年纪大了,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手机,字也不识得几个,很多东西都学不会,听不懂,学习一松,思想就松了。”
2018年云南省纪委、省监委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我们以文件转发、组织学习、制作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学习。但今年年初,辖区内竟然有一名农村党员就因违反相关规定被立案查处,这对我是当头棒喝,我突然意识到对农村党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如果不做到心里,那就是自己的失职,也更让我感到强化农村党员纪律意识,真是一刻都不能等了。
宜良九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833名农村党员中,有汉族、彝族、回族,有的少数民族甚至连普通话也不太听得懂,有耄耋之年的老党员,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长期不外出的村民,也有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提高受众面是我们的第一考虑,首先得让大家都听得懂,得把文件变成“大白话”,把书面语言变成家常话,用“拉家常”把纪律说进他们心里,而且还得用身边人身边事来警示大家,真正触动到神经。
这天晚上,在撒角亩村支部书记的召集下,村内党员纷纷来到活动室内,虽说是召开违纪案件通报会,但大家围坐在一起,有的吸着水烟筒,有的喝着茶,氛围很轻松,我心里却很着急,怕大家砖头就走。
我从大操大办婚丧嫁娶这件事说起,“现在生活都好了,家家办红白事都要挣面子,比着办,某某同志孩子结婚大操大办**桌,为了面子丢了里子,为这被立案查处了,本来是高高兴兴的大喜事,最后却成了这个样子。”只见大家面面相觑,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我心里便有了底。“‘我不当官没人管得着’,‘只要不违法犯罪就没问题’、‘不过是多请了一些人嘛’这样的想法可能大家都有吧?但可别忘了所有党员都是有党规党纪管着的,省里出了规定,党员干部在办红白事时,不能超过20桌,你是党员就不可以。”在座党员微微点头,在谈话间,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相关规定深入人心。
“我们不能想着成为党员就完事了,成为了党员才是开始,你们是村里的佼佼者,是有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的”。参加组织生活、参加“三会一课”、什么是党内政治生活、不参加要受到什么处分等等,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拉家常”中听得明白。
“你们是党和群众中间的绳子,也是党的政策的传声筒,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还要靠你们说给大家听!”聊天中,村里的党员们对当前集中开展的“扫黑除恶”、“大棚房”整治、脱贫攻坚、乡风文明等重点工作有了一定认识,也表示将积极主动走访农户,把扯家常、听意见和解难题变成常态,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做好政策的宣传员,积极参与到村庄的发展建设中来,才能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以“领头羊”精神带领村庄文明致富。
在“拉家常”中完成了一场警示教育党课,给村里党员的思想灌输了新鲜血液,所有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听懂了”,尤其是说的案子,对自己是个最好的提醒,纪律“底线”守得好,法律“红线”碰不到。
通过这次的拉家常,也让我认识到,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基层纪委面对广大的农村党员,履行好纪委的监督职责,更多的是要多提醒、多引导、多纠正,用更贴近农村基层的方式,让农村党员从思想上绷紧纪律弦,形成更强的纪律意识,才能在行动上规范自己,不做越纪行为,这样的监督才是有效的。(刘红艳、吴惠)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