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甜白酒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9-02-03 10:36:34
编辑:石林—陈云
“腊月至,年将来。”腊月时节,虽正值寒冬,却是春节的前奏。在腊月“冬闲”时节,大多事闲人忙,田间地头、家里家外的事大都能放就放,家家户户忙着掸尘、请香、祭灶、挑选春联、置办年货……为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准备一个丰盛喜庆的年。忙碌的腊月充斥着欢乐祥和的年味,儿时的我对做“甜白酒”的神秘仪式以及“甜白酒”甜蜜的滋味儿记忆尤深。
记忆中,每年的腊月二十六日晚,母亲总要按惯例做“年酒”,就是用当年收获的新糯米做糯米酒。母亲把称好的新糯米倒在簸箕里,认真挑出没有清理干净的石子、谷壳或是不好的米粒,再倒入洁净的盆子里用水浸泡。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会早早地起来忙活。只见母亲洗净双手,虔诚地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祈祷,然后就开始烧火上甄,把浸泡好的新糯米蒸熟。蒸好的糯米饭又香又软,这时我们总要盛上一碗,撒上白糖,享受甜蜜的“前菜”。蒸好的糯米饭倒在盆子里放一会儿,待到热度适合的时候,用手搅拌松散,参入甜酒曲和适量的凉开水,最后放入准备好的容器内,加盖并保暖。最开始用来保暖的东西是青松针、青草、谷糠等,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母亲也用电热毯进行恒温保暖。
制作完成,母亲总要拜一拜,嘴里念叨着:“酒仙保佑,给点甜头尝尝!”然后再向讨彩头的问孩子们一句:“今年的甜白酒甜不甜呀?”我们则争先恐后地抢着大声答到:“甜!”懂事后,母亲对我们说:“这一习俗不容小觑,它能预示一个家庭的运程。在得到神仙庇护的年时里,依照这一仪式做出的‘甜白酒’甘甜如蜜,且家运顺畅、风调雨顺、和睦美满;若是神仙倦待,或是不贤、不孝的家庭主妇做出的‘甜白酒’要么味淡,要么味酸,还会稀烂馊臭,且家运不顺,容易突生变故。”现在看来,这一说法虽然毫无科学依据,但蕴含了促人向好的寓意。
待到大年三十下午,举行了“封门”礼数后,母亲便把覆盖包裹“甜白酒”坛子的东西除去。这时的“甜白酒”还不能打开,要让它自然冷却下来。等到年夜饭的菜肴都上桌时,母亲才会在一家人期待的目光中打开盖子。顿时,一股糯米酒清淡香甜的味道随之飘散出来。雪白的糯米经过酒曲、温度和时间的调和,已经发酵成了酒精含量低的米酒。糯米酒汁乳白清亮,糯米的清香与甜酒的熏香混合着让人垂涎欲滴。
这时,母亲总要先给隔壁邻里送些新酿的“甜白酒”,然后才让我们品尝。年里亲朋好友拜年串门子的时候,母亲也总是会盛上一碗给客人吃。大鱼大肉吃多了伤胃,来一碗甜白酒,刚好促进消化,补脾养胃。据说这糯米酒还是秋冬季节里养生的东西,用它煮汤圆、煮鸡蛋暖身滋补,煮黑糖水加一点姜末则驱寒暖身,刚刚生过孩子的妈妈用它煮鸡蛋吃,可以避风寒,通经活血,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
近年来,母亲年事渐高,总担心自己做不动了,而忙于工作的儿女们对这做“甜白酒”的技艺也不屑传承。虽然这东西一年中随时都可以买到现成的,可自己做却赋予了许多内涵在里面。它是一种“祈福酒”,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它是一种“和睦酒”,倡导家庭、邻里和睦美满;它还是一种“养生酒”,是千百年来民间结合时令,传承技艺制作出的冬季养生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俗节礼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但各种仪式中所饱含的对生活、对家庭和亲人浓浓的爱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却没有变。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想重温母亲的“来路”,在简单的食材中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祝福。我给母亲通了电话,说今年的“甜白酒”由她来指挥我做,母亲开心地说隔日就要到市场上买今年最好的新糯米。(石林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纪工委 曾艳华)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