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 反腐专题片《激浊扬清在云南》引发纪检监察干部热议
来源于:安宁市纪委
发布时间:2019-01-15 21:47:10
编辑:安宁—矣泽芳
1月12日,云南省纪委监委、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倾力打造的五集反腐巨制《激浊扬清在云南》在云南卫视开播,安宁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密切关注,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进行收看。观看后大家反响强烈,一致认为这部反腐巨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淬炼党性修养,强化正心修身,进一步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划出了底线,警示教育效果明显。
“《激浊扬清在云南》反映的腐败案件发生在云南,感觉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这些腐败分子的经历过往和身陷囹圄后流下的悔恨泪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他们中有人品学兼优、有人错字连篇、有人政绩光鲜、有人心理失衡,金钱观和权力观发生扭曲,他们的堕落让人可叹、可悲、可怜,实在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安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毕树昆说。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胜利召开,省、市、县三级纪委全会也将陆续召开之际,云南卫视、央视一套分别在晚间黄金时段隆重推出反腐专题片《激浊扬清在云南》和《红色通缉》。《激浊扬清在云南》反映的腐败案件让人触目惊心,而《红色通缉》则让我们看到国际追逃防逃追赃机制日趋完善、力度不断增强,让人感到腐败分子企图东窗事发一跑了之只能是痴心妄想、死路一条。这两部交相播映的专题片促使每一位公职人员进一步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也让人民群众进一步看到我们党的反腐工作卓有成效,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党的热爱、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安宁市监察委委员李利国谈到。
“《激浊扬清在云南》充满了反腐正能量,在新的政治生态下,反腐败带来的正能量将越来越凸显,我们作为基层反腐生力军要保持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让党和国家迎来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安宁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周皓强调。
“不敢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位统筹,惩治腐败不停歇,打虎拍蝇不止步,红通猎狐正当时,这系列举动表明不敢腐的氛围已经形成。不能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章的修订,到《党纪处分条例》的完善,再到《执纪规则》等各种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廉洁从政的制度保障已经建立。不想腐,是建立在不敢腐、不能腐的持之以恒上,让清正廉洁成为为官之道的一种习惯。作为基层纪检人只有在腐败案件的查处上,在党纪党规的执行上忠诚坚定、履职尽责,才能为不想腐的政治生态有所作为。”安宁市县街街道纪工委书记万先传观看专题片后认为。
“观看了《激浊扬清在云南》后,我心潮澎湃,感慨良多。既为那些曾经风光的领导干部,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感到遗憾,也为党内清除了一批“蛀虫”而庆幸,更为云南强有力度的反腐倡廉行动叫好。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既认识到了肩负的使命,也更清楚认识到了面临的挑战。我的体会是,领导干部不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清楚遵守党纪国法是为官从政的“底线”,一定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正确对待权力,切实为人民的利益掌好权、用好权。”安宁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干部钱东梅感叹道。
“收看了《激浊扬清在云南》第一集和第二集,我深受震撼和教育。俗话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要有敬畏之心,牢记使命与担当,牢固树立党纪国法红线不能触碰的观念。一旦放松了自我约束,把个人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让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淹没了敬畏,必将一步步失守防线,最终走向蜕变腐化、违法犯罪的深渊,留下终身悔恨和千古骂名。有约束才更自由,有纪律才更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保持始终将纪律挺在前面,莫在‘温水煮青蛙’中自我沉沦,如履薄冰、防微杜渐,让纪律规矩作为一种约束、一种准则入脑入心,永远保持一颗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安宁市纪委派驻工业园区纪检组干部魏然表示。
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理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安宁市纪委宣传部组)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