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扶贫路上的明灯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8-10-29 16:44:02

编辑:石林—陈云

最近一两天,同事和好友的微信朋友圈纷纷被一封来自石林县长湖镇的感谢信刷屏。这封信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连遣词造句都不太规范,却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镇政府、对帮扶他的驻村第一书记的感恩之情。

从镇政府的介绍中可知,这是一个因病至贫的家庭。主人公孔某某于2015年被确诊为肾衰竭,从此不得不每两天接受一次血液透析,以控制病情。病魔猛于虎,持续治疗让这个原本还算盈实的家庭负债累累,瞬间回到“解放前”。屋漏偏逢连夜雨,2018年,因无人照管,孔某某10岁的儿子在家中玩耍时不慎跌落井中,溺水而亡。

病痛的折磨、爱子的夭折、生计的艰辛,让孔某某夫妇跌落深渊,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以至孔某某一度曾想“就此了结”。就在这时,“驻村第一书记不顾寒夜奔赴家中看望,整夜陪同,对其进行思想开导。”在孩子的葬礼结束后,驻村第一书记又通过微信众筹为孔某某筹款3000元,并依托所在单位,对接相关部门申请救助金和慰问金,帮助孔某某家解决基本开支,让孔某某正常接受治疗。随后,驻村第一书记又个人为孔某某担保贷款1万元,用于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在感谢信中,随时可见第一书记小李的身影。文字的背后,可以看出小李与孔某某一家已结下深厚的感情。

无独有偶,在今年6月脱贫攻坚精准监督执纪问责专项行动中,我曾有幸见过小李。

那天我们到长湖镇进村入户抽查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到达孔某某家时,只见小李正和孔某某促膝交谈。原来,孔某某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孔某某对于孩子考上大学并不太担心,而是对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只见小李一边耐心地讲解教育扶贫政策,一边“以案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孔某某如何申请助学贷款,如何勤工俭学。“孔大哥,您放心,只要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费用问题我帮您想办法解决。”听了小李的一席话,孔某某吃了“定心丸”,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后来,我从相关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其实小李的家庭也不富裕,小李也算是从“寒门”中飞出的“金凤凰”。漫漫人生路,金榜题名为小李打开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深造的大门,但毕业后一边要白手起家,一边要回馈自己的原生家庭,日子并不宽裕。参加工作后,小李在城里租了间房,添置了一套被褥。后来得知单位把他派到帮扶村子任第一书记,为了节约开销,他又把这套被褥带进了村庄。村子距离镇上近十公里,由于交通不便,小李先是步行到镇上开会,为贫困户办理各项事宜。后来发现走路太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造成迟到、误事等各种问题,一咬牙添置了一辆充电单车,方便来回于镇上和村子之间,这是小李目前最昂贵的“奢侈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小李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感染了他所帮助的人们。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取得。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每个劳动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社会就是一个小家庭,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如果可能再做一个让人感觉温暖的人,或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从小李和孔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中,不时可以看到这样温暖的句子。得益于小李的引导,物质的匮乏不但没给孔某某造成精神的贫困,反而带来精神的高度充盈。最近,孔某某还主动提出想入党,并打算等自己经济状况改善之后帮助其他贫困户也一起做大肉牛养殖这个产业。孔某某的女儿也在信中表示,“时刻准备着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时刻铭记恩情,积极争取入党,努力成为这个优秀团体中的一员。”

可以预见,孔某某家将很快摘掉“穷帽”,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脱贫攻坚不仅让广大群众内心充满了希望,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与关怀,愿意在党的怀抱里不断成长壮大。(石林县纪委、监委 黄俊)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