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拧干工作材料的“水分”

来源于:官渡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10-22 10:01:48

编辑:官渡—杜若珊

标题要合辙押韵、对仗工整,最好再造几个新词来突出“亮点”;过去的工作现在拿来说,或者“将来时”变“完成时”,反正成绩不够,材料来凑;几段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却要写成长篇大论,搞出个“一二三四”。(9月26日,《半月谈》)

工作汇报、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等工作材料,是展示工作实绩、掌握工作实情的重要载体。然而,据了解,一些地方撰写工作材料存在明显的套路化问题,“长、空、虚”等现象较普遍,一些基层单位在写材料时“添油加醋”,力求面面俱到,只是为了充分展示自身成绩,而实质性内容却不多;有的写材料往往只进行“来料加工”,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有的写材料过于追求形式美,而内容则空空如也......凡此种种,都会让工作材料干货太少、水分太重,难以反映工作实情。

毋容置疑,在撰写或修改工作材料时,给工作材料润润色、打磨打磨,让材料质量更高、更有特色;把基层报来的材料再修改加工,让材料亮点更突出、主题更鲜明;追求材料的形式美、对称美,等等,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如若把还没做的事写成已经做好了的事,或者对材料进行过度“包装”,就会让材料偏离工作主题、失去严肃性和思想性,势必会让工作陷入“材料政绩”“造假歪风”旋涡,毕竟,空话、套话、大话连篇的工作材料就如同“花瓶”,有时候看起来好看,却没有实际价值。

工作材料不在篇幅有多长、形式有多美,而在于能不能聚焦中心、紧扣主题,在于干货多不多、管不管用。我们只有始终紧贴工作实际、紧紧把握工作实质、实事求是地去撰写工作材料,则写出来的材料才能更聚焦、“不散光”;只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修改材料,则材料才能够更加精炼而富有“灵性”。任何闭门造车地编材料、弄虚作假地造材料、不切实际地拼凑材料的行为,都只能让工作材料更虚、更空、更假,反而还会败坏作风,甚至滋生形式主义,实为不可取。

文风折射作风。工作材料出现“水分”过多、干货太少问题,主要还是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其中有的干工作瞄错了“靶子”,不把功夫下在如何抓落实、抓提升上,而是想尽办法在包装材料上作文章,企图以此给工作“贴贴金”,殊不知再精美的材料外表也难以掩饰实质上的不落实、假落实;有的干工作搞错了重点,不把重心放在浓墨重彩地书写“实干”上,而是放在长篇大论地撰写材料上,他们认为工作材料篇幅越长工作干得就越多,殊不知一些材料看起来处处都是重点,却处处都难以凸显重点,此般文风该治一治。

要拧干工作材料的“水分”。改文风首先就要改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作风建设抓起,既要从工作汇报和总结材料中了解工作情况,更要深入基层一线原汁原味地察实情,既要用好讲话材料,更要跳出材料看工作,切实少一些对工作材料的依赖,让材料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到基层中去收集素材、挖掘亮点,切实让工作材料实起来、干起来;同时,还应以实的作风审核把关工作材料,对于“长、空、虚”的材料,该压缩的就要压缩,让材料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干货,少一些脱离实际的包装,切实以好的作风涵养好的文风。

(陈书)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