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入户走访扶贫对象的一天
来源于:晋宁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10-12 15:50:39
编辑:晋宁—张亚云
7月17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和纪检组的另一个同事随区纪委扶贫检查组来到了六街镇。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有好一段时间没有下村了,再次来到乡间,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和舒畅。我们事前联系了镇上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由他负责安排联络走访部份贫困村民。
六街镇虽然离昆阳县城不远,但是几个村委会还是比较分散,车子走了40分钟来到了干海村。一进村,呈现在眼前的是那并不宽敞的水泥路和整洁的农家小院。在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俩走访了一户贫困村民家。这是一户叫罗桂凤的老人家,户主罗桂凤是 1937年3月18日出生的一位老妈妈,身体情况较差、常年患病、中风导致下肢失去知觉,现居住于六街镇干海村委会三家人村18号,现住房属于D级危房,面积60平方米,2016年她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3666元,家庭人口3人,老妈妈的丈夫早些年去世后,她和两个儿子一起住,长子毕清,52岁,没有什么技能,只能靠镇政府每年安排他做森林防火“死看死守”人员,次子毕卫,48岁,智力障碍,失踪了18年,今年4月份才找回来;老妈妈一家参加医保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人,目前无人享受低保,全家共有耕地5亩,2017年种植小瓜1.2亩,年总收入3500元。
老妈妈家致贫的原因是年老体弱、多病,主要病因为中风,导致下肢行动不便。家庭劳动力少,长子缺乏基本的生产技能,种植一年几乎无收成、无收入;次子智障,只会吃、不能做,不能正常参与劳动生产。
老妈妈耳朵不好,但听说我们的来意,还是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土木房子住着平静、祥和的老人。老人养着几只鸡,我们俩询问老妈妈扶贫工作情况的时候鸡就在一旁叫着……
还有一户贫困户,户主叫王茂森,现年63岁,住房为D级60平方米,田地面积2.1亩,2016年他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7元,家庭人口3人;配偶王早芽,现年54岁,在家务农;长女王珍, 21岁,自幼患癫痫,精神残疾贰级。
他家致贫的原因是一家三口人,仅靠父母耕种2.1亩耕田、地维持生活,无别的经济来源。长女自幼患癫痫,精神残疾贰级。
见到我们,患癫痫的长女很高兴,虽然说话有些语无伦次,但是看得出她很高兴,“政府很关心我家呢,过年过节会拿水果和米来……”
了解了两家的情况后,我们俩也将一些扶贫政策再次做了宣传,“你们一定要再来我家看看,一定要来啊。”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我们的心里却是沉重的。
路上我俩一直在说,老百姓真好,其实他们要求并不高,我们的偶然造访,也让他们喜出望外。我们也在思考,对这样的家庭我们到底能为他们做什么,经济上给予资助,心有余而力不足,政策上去争取更多的帮助,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且从今天的走访情况来看,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家中多是老人和小孩或是体弱多病者,他们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还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该向政府反映什么?
离开六街镇时,屋外的阳光因近傍晚,有些热了,可我俩的心却没有来时的舒畅。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一员,怎样把扶贫政策宣传工作督促做到位、把民生监督工作做出成效,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实,不给扶贫领域腐败与基层“蝇贪”问题有机可乘,对得起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还需要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不畏辛苦,通过走访、暗访等方式,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想起了老人脸上感激的笑容。这笑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比阳光更灿烂”。但愿当前开展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能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帮扶,感受到党和政府更多的温暖。(童娜茹 杜新华)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