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精致留痕”的扶贫外衣
来源于:官渡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6-01 16:01:39
编辑:官渡—杜若珊
下乡先找信号通过手机签到,入户必须和贫困户合影,很大精力用在各种“扶贫微信工作群”……在一些地方,此种“留痕”已成为扶贫工作常态。(5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扶贫,留下一些必要的扶贫痕迹,对加强扶贫工作管理、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扶贫工作实施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现实工作中,大部分扶贫干部都能扎扎实实地抓好扶贫工作,然而,仍有少部分人把心思和精力更多地花在签签到、拍拍照、刷刷屏、填填表等系列工作留痕上,而不是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进一步交流扶贫工作意见等具体扶贫事务上。如此试图通过做足表面痕迹文章,以争取扶贫政绩的“精致留痕式”扶贫,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形式主义扶贫,终究难让群众满意,毕竟,精致的扶贫留痕绝非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吹糠见米、沙里砺金的民心工程,任务非常艰巨、使命十分光荣。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脱实向虚,用“精致留痕”来替代实实在在的扶贫,念歪了脱贫攻坚的“真经”。有的是人马未到、签到先行,找人到现场帮忙代签,现场造痕迹;有的是日常的扶贫工作欠账太多,为了应付各级检查,“临时抱佛脚”,突击补痕迹;有的则是把到现场拍下的各种照片发到各种扶贫微信群,事后秀痕迹......凡此种种,必将迟滞脱贫攻坚的进度,让扶贫工作难以落地见效。
笔者认为,在“精致留痕”的扶贫外衣背后,主要还是政绩观错位,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缺失。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行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真心实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责任感不强,不愿扶真贫、真扶贫;有些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对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缺乏一扶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缺失,思想上瞻前顾后、行动上停滞不前,为了应付各级的检查考核,不惜弄虚作假,企图以“精致留痕”的形式外衣来掩盖自身的不作为。
要脱掉“精致留痕”的扶贫外衣。要着力抓好脱贫攻坚考核评价,既要用好痕迹管理,但也不能过度依赖痕迹管理,要坚持现场看、群众评、随时问、多渠道听等多种手段了解掌握扶贫工作实情,让扶贫干部把工作精力更多地放在脚踏实地抓工作上,不给形式主义预留空间。就扶贫干部而言,要在扶贫工作实践中主动锻造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真正把扶贫工作抓在平时,把扶贫功夫下在实处,努力强化实干担当精神,切实下足扶贫绣花功夫,让扶贫痕迹回归到工作实际。
同时,还须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扶贫工作一线,着力强化对扶贫干部的作风监管,对相关扶贫点要采取不定时、不定点的直插现场式抽查,切实给那些只留痕不扶贫或假扶贫者以震慑,督促引导扶贫干部在扶贫过程中,既要身到也要心到。归根结底,要杜绝“精致留痕式”扶贫,还得看扶贫成效如何,看扶贫对象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怎么样,其生活状况有没有得到改善,相关扶贫举措管不管用、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以扶贫结果倒逼扶贫工作,推动工作作风转变。(陈书)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