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思考

来源于:西山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5-17 16:44:48

编辑:西山—辛玲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简称“行风评议”,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作作风进行公开评议,作出综合评价,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一项民主监督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议部门努力推动行业作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截止今年2月,西山区已完成了对区属68家单位的2017年度行风评议工作,结合派驻纪检组联系单位行风评议的实际,就如何解决好行风评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思考。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行风评议对改进机关作风和行业行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实践中仍存在制度建设滞后、方法不够科学、评议成果巩固难等问题。

    (一)评议制度建设滞后

    行风评议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但西山区至今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完整的评议制度体系,每年的评议工作仍停留在上级发文件或出台实施意见后,层层转发执行的层面,对于评议主体(谁来评)、评议内容(怎样评)、绩效运用(评后怎么办)等核心内容缺少相应的细化程序和配套措施,规定得不实不细,导致评议工作纵向上方法不一致,横向比标准不统一,前后衔接不严密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风评议的预期效果。

    (二)评议方法不科学

    1.测评方法过于简单。现行的测评方法大都以发放问卷测评表,对参评单位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四个选项上简单地打勾,或对政务公开、办事效率、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测评分项目按分值打分进行评议,指标设定较为笼统,难以细化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针对性不强。

    2.测评方法不一。现阶段虽对参评单位按照党群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窗口部门、经济社会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等进行分类,但纵观全省各地,有的地区采用问卷调查、有的系统开展上下级对口评议、有的单位又采取明察暗访等方法进行,即便同样是发放问卷测评表进行测评的,也存在发放数量上的不统一,造成评议结果的可比性不强。

    3.存在盲目评价和随意评价。虽然很多地方的测评方式不断翻新,但评议对象却基本维持不变,目前采用率较高的问卷测评中,评议代表要同时对数十家乃至近百家单位以笼统的评议指标进行评议,但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职能不同、单位大小不同、服务对象和数量不同、与群众联系的程度或群众关注的程度不同, 这种“一刀切”式的民主测评,参评单位面向的对象范围相同,但评议者对被评单位的了解却各不相同,对了解的还可凭了解掌握情况进行评议,对于不了解、不接触的,如一些与群众不直接打交道的保密、统计、审计等参评部门,由于认知程度的差异,就只能凭“印象”“模糊记忆”跟着感觉走, 致使在评议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评议结果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大打折扣,致使有关部门难以认可评议成绩。如:西山区红十字会虽然在2017年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但行风测评获得249票“不了解”,占总票数的5.59%,位居党群部门类倒数第一。西山区档案局全年提供档案资源社会化服务达3000余人次,为市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但也是因为行风测评中,获得257票“不了解”,占总票数的5.77%,测评得分在经济社会城市综合管理部门中排名末位。

    (三)平时评议和年终评议未能有机结合

      目前的行风评议采用的是年底一次性评议的方法,没有注重对参评单位的平时考评,忽略了评议的连续性,既不能准确反映出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水平的发展变化过程,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参评单位行风政风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早查缺补漏进行整改,还容易使个别单位有临时应付评议的想法,如:通过找到评议代表,使用“打招呼”、主动上门报告工作等各种手段获得“满意”或高分,而不从主动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出实招,致使年度评议失真。

    (四)评议成果难以巩固

      现行行风评议仍存在重评议轻整改的倾向,达不到彻底纠正工作作风的预期目的,对排名靠后参评单位的整改举措,目前均为自行写出分析整改报告的“一律化”办法,缺乏后续的检查验收,特别是对于排名最后的单位几乎没有定出实际的惩处措施,导致评议结果运用性差。特别是“不了解”选项得票多,导致排名靠后的单位,由于没有反映出单位存在的具体问题,这就为整改带来了障碍,因为没有反映出具体问题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整改落实到位。如,西山区红十字会和西山区档案局虽名列末位,但未收的任何意见建议,全年度也未收到任何的投诉与举报。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行风评议主管部门要按照“常态运作、长效机制”的工作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搞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起符合地区实际、行业特点和实体、程序并重的统一规范完整的评议制度体系, 重点解决好评议谁、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评了后怎么办等问题。

    (二)完善评议方法

    1. 合理分类。按照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等要素,对参评部门实行分类评议,同时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要对评议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合理设置评议指标,最大限度地将评议代表的主观感觉准确地量化为“看得清楚、弄得明白、评得真实”的客观分值。

    2.科学评议。在坚持统计抽样调查与群众代表评议相结合,上级评议与下级评议相结合,集中评议与自主评相结合的前提下,遵循管理和服务对象优先原则,进一步细化精确测评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制定各部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抽取比例,增加评议权重,真正实现“谁了解,由谁评”“服务谁,谁来评”,确保评议的准确性、客观性。

    3.多层次监督。构建多层次的政风行风监督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参评人员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相互补充和验证,有助于提高评议结果的质量。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接受市民监督;二是推进电视问政、报刊曝光、网络投诉等多渠道联动模式,及时听取市民对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投诉和建议。如:不久前,市人大对市住建局就治理大气扬尘治理工作进行质询等;三是根据各行业、各单位的特点,打造专业性的评议队伍,进行明察暗访;四是将全年查实的投诉举报纳入测评分值等。

    4.采取定期评议与平时评议相结合。针对年底定期评议“一评定全年”的弊端,采取定期评议与平时评议相结合的评议方式,积极开展平时评议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反馈和互动机制,形成行风建设的良性互动,从而使行风评议的结果不失真、不走样,达到对被评议部门的监督到位。如:不定期地对参评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对象进行电话访问;从新年伊始就设置电子评价器或在监控可视范围内放置测评表(测评表可投入封闭式票箱,由评议主管部门定期开启),群众、管理和服务对象在办事后,可及时对该部门的政风行风进行评价,真正体现行风检验在一线、评价在一线。

    (三)强化评议结果的运用

    强化评议结果的运用是确保行风评议活动取得实效的“最后一公里”,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举措,把评议结果作为衡量班子整体合力、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直接与单位班子的“面子、票子、位子”挂钩,切实体现行风评议的权威性、严肃性。(西山区纪委监察委派驻住建局纪检组 赵明)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