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落实责任书不能“打白条”

来源于:官渡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5-17 16:25:17

编辑:官渡—杜若珊

    在一些地方,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把责任压得更实,往往下发责任书、签订责任状。有的责任书重形式却不管落实,只重“发号施令”,不管“落地有声”,往往热热闹闹签订后便锁进柜子、束之高阁;有的责任书以签订代替落实,领导将责任层层下放,自己当起“甩手掌柜”(5月15日《人民日报》)

    与基层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是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强化工作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利器,是基层抓好工作的重要遵循,很有必要。然而,一些地方或部门落实责任书存在“打白条”现象,或是以签订责任书时的轰轰烈烈来掩饰下一步的少落实、不落实,落实责任书“调门高、行动少”,工作推进缓慢;或是对责任书相关责任满足于“知道了”“分解了”“安排了”,至于该如何全面推进则缺乏系统的谋划,如此抓落实,终究会让责任书“落空”。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可能会有责任书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与工作实际脱轨等相关因素使然,使得责任落实困难、工作推动乏力,但更深一层说,主要还是政绩观不正作祟,一些党员干部把落实责任当作口号来喊,对责任书相关要求表态积极、跟得及时,但“雨过地皮也不湿”;一些为了把上级的责任“包袱”及时甩下去,不考虑职能职责是否符合要求,与下级签订责任书搞“一刀切”,把责任作为硬任务通通摊派下去......这些行为都与当前持续深入抓作风要求背道而驰。

    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签订责任书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工作开展有目标方向、让工作推进有监管依据、让工作落实有力度保障,切实把工作压力不折不扣地传导下去,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如果落实责任书处处“搞变通”“打白条”,则其制度约束力就会大打折扣,责任书不仅难以对工作落实进行有效监管,反而还会失去应有的公信力,迟滞工作落实。

    落实责任书不能“打白条”。责任书就是承诺书,责任状就是军令状。推动责任书落实需要我们各级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方面,主管部门应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实际制定责任书,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剔除的内容及时剔除,切实给责任书“瘦身”;同时,签订责任书后,还应将其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公示,实时提醒有关单位按责任清单有的放矢地抓落实,也让群众对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另一方面,还应注重过程管理,定期抓好责任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与跟踪问效,及时纠正落实中偏差与不足,对未完成的任务应倒排工期督促按进度完成,对未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的相关单位应进行必要的追责。另外,还应着力延伸监督触角,扎实抓好对党员干部的作风监督,坚决纠治责任书落实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让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者没有市场,切实以有效的手段确保党员干部作风更硬、责任更实,推动责任书落实落地。(陈书)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