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趴账”背后是官僚主义作梗
来源于:官渡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4-18 10:30:03
编辑:官渡—杜若珊
近年来,部分贫困村出现一个“怪现象”:一头,扶贫干部为脱贫工作赊账借钱背上债;另一头,大把扶贫资金趴在账上,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动、不敢用。(4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扶贫资金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扶贫资金趴帐”现象,据一些基层干部介绍,有的扶贫资金在繁琐的审批程序中被卡在途中进不来,有的因为资金整合或其他原因被截留到了县乡下不来,有的则是因为专款专用出不来......这些问题使得大量的扶贫资金趴在账上闲置起来,势必影响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脱贫质量,甚至迟滞脱贫进度。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民心工程,既需要扶贫干部深入细致地了解致贫原因、精准精细地制定扶贫举措,也需要上级有关部门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合理的资源分配,该审批的项目就要及时审批下来、该给的钱物就要及时给付到位。如果上级有关部门对基层的扶贫工作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充分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把该拨付的扶贫资金足额拨付下去,则扶贫干部开展扶贫的积极性即使再高、措施再有力,再好的扶贫政策也很难有效落实落地。
笔者认为,“扶贫资金趴帐”背后主要还是官僚主义作梗。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相关部门党员干部思想上行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干作风,有的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对上级的扶贫决策部署满足于“知道了”“转发了”“安排了”,至于该怎么抓、如何调配资源让扶贫更精准有效,则缺乏系统的谋划;有的责任担当精神缺失,思想上固步自封、行动上停滞不前,对扶贫工作该拍板时不拍板,该表态的不表态......这些问题都会让扶贫资金趴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并将其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扎实抓好扶贫工作,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把扶贫资金有效地管起来,精准地用起来,真正把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造福于贫困地区,既不能挪作他用,让扶贫资金无端流失,也不能趴在账上睡大觉,从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应该让扶贫资金精准地流动起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要杜绝“扶贫资金趴帐”现象,还需要多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级有关部门要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思想,督促所属党员干部积极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基层干部精准谋划扶贫工作,主动协调并着力打通扶贫资金“中梗阻”;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着力减少项目或资金审批环节,凡是有利于脱贫攻坚的简政放权能简则减、能放则放;要扎实做好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把监督触角延伸到脱贫攻坚一线,重点抓好资金流向的监督,切实以有力的举措推动脱贫攻坚有力有序开展。(陈书)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