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云纪时评】“专业”是依纪依法履职的前提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3-30 15:46:00

编辑:五华—王永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近日在云南省调研时指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宪法、监察法,认真研究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切实在依纪依法履职上有一个大进步大提升。”纪检监察干部要想在依纪依法履职上取得长足进步,需要具备专业精神、专业作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具备“金刚钻”水平,在专业素养上有大提升。

专业素养是专业精神、专业作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统一,它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掌握运用唯物辩证的世界观、方法论,善于在纷繁问题和复杂局面中把握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一般和特殊、两点论和重点论等辩证关系;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具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学会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妥善处理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对党忠诚是精神之源,是首选项、必选项。锻造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需要优良的专业精神。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不待扬鞭自奋蹄”,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照见一种精神与境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精神,一定要坚定“四个意识”,要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自觉为党分忧的理念,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品节,做党自我革命的“压舱石”。

专业作风是一种标准和态度,作风不散则身正行稳。执纪者必先律己,执法者必先守法。要敢于刀刃向内,更要敢于向内出血,不掩、不捂、不盖,勇于揭短亮丑,习惯红脸出汗,“把标尺立起来,把底线划出来,把形象树起来”,用比其他干部更严的标准要求纪检干部,比其他公职人员更严的章程规范监察人员,树好纪检监察机关形象,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确保执纪之剑“钢口好、无锈蚀、不蒙尘”。

纪检监察干部专业知识的攫取需要有涵养“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阅读气质,追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读书境界。达到学理论要深、学业务要精、学政策要透的境界。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熟练掌握《宪法》《监察法》等法律知识和党内监督执纪问责核心规章,为“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做好坚实的知识储备。

党的十九大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在能力素质中,最见火候和功夫的,是面对矛盾的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击压力的承受力。”每个纪检干部都要有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两把刷子”,肩负起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把纪律挺在前面,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真正成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行家里手。

十九大后,党中央明确提出“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号召,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为全党指明了行动方向,并通过监察机构改革、出台宪法修正案、颁布实施监察法,蹄疾步稳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军令状已经下达,集结号已经吹响。”迫切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尽快提升专业素养;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只有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才能在依纪依法履职上谱写新篇章。(杨彬)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