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驻之初体验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3-30 14:18:17

编辑:五华—王永权

2017年12月,我被派驻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纪检组,办公搬进了住建局的大楼,离开了熟悉的纪委办公楼,派驻工作环境做到了与驻在单位“一个楼里办公、一口锅里吃饭”,名副其实的当起了纪检监察的“前哨”和“探头”。

派驻工作伊始,纪检组就在思考如何把“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发挥好,把派驻构建成“常驻不走的巡察组”。初步思路就是:由浅入深,对派驻监督的区住建局、园林绿化局等6家单位,先熟悉情况再强化监督执纪。

初期,我们督促各驻在单位学习机构改革方案、“七严格、十严禁”文件等内容,列席单位相关会议,逐步熟悉了单位的人和事。随后,我们以“元旦、春节”专项检查等工作为抓手,旋风式的对驻在单位党风廉政各项工作逐一开展 “体检”,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先后发现各驻在单位在“三重一大”民主决策规范、人员上班工作纪律、公车管理使用、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各种不规范和漏洞。

由此,感受到未来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三个月的派驻纪检工作,也有了最之初体验,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

起初,在熟悉各驻在单位情况的过程中,大家都是笑脸相迎,态度上客客气气,交谈中和颜悦色……前后有那么个短暂的“蜜月期”。后面由于工作需要,比如说 “七严格、十严禁”专项检查、大气污染整治督查。面对职责,纪检组开始较真和问题发现,发现问题后该写检查的写检查,该纠错诫勉谈话的谈话,该整顿整改的立刻整改。结果,单位某些同志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见面微笑少了,上班碰到低头不招呼打了,走路绕弯了。红脸、出汗、少套路,这是派驻纪检组和驻在部门之间工作情绪的变化。

去年底,改革方案赋予了我们派驻纪检组更多的职责和权限,监督执纪底气明显足了。纪检组从初期的看台账、听会议,逐步转变到检查驻在单位账务管理、资产、人事等,对发现的一些不好苗头和问题,严肃指出,责令整改。一系列的工作,让各单位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派驻的威慑和压力传导,部分单位和单位领导态度发生了变化,对派驻纪检工作由之前的略显淡定,转变到面上认真,底下谨慎。说话小心翼翼了,行动敏捷利索了。严肃、认真和较真,这是派驻纪检组和驻在部门之间工作态度的变化。

变化是有了,但怎样让单位的“变化”成为长期的“转变”,才是重点和难点。可能会有少数人认为,他们是政府关键部门,平台更高、分量更重,派驻工作你顶多只能触及我皮毛,不能触及我灵魂。可能会有单位对派驻工作的深入而警惕性加强,对今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苗头,采取迂回和规避,活用“三十六计”等,让执纪监督变得更难。

如何从“变化”成为长期的“转变”,我从基层的派驻纪检工作人员视角,想到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推动驻在单位对“第一种形态”由认识和理解,上升到实践和运用。“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对各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尤为关键;通过引导和督促,促使驻在单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运用;活用了它,单位的内部监管和纪检监察便有了抓手。刀刃向内,自除弊病,胜过别人的刀枪剑戟。驻在单位能自扫尘埃,派驻工作将事倍功半。

二是坚定态度和决心。如果派驻监督碍于与驻在单位“同在一口锅”吃饭,看到问题“打马虎眼”,开展工作看驻在单位“眼色”行事,出了事情藏着、捂着不向上级纪委监委报告,与驻在单位由“魏蜀吴”变成了“刘关张”,“利剑之下满是“柔情……那么,监督执纪就会陷入完全的被动。因此,派驻必须坚定严格执纪监督的决心,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被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也不做盔甲和盾牌,而是做一挺架在前沿阵地上的火炮。(汪锃)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