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城市扶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8-03-15 11:08:54
编辑:五华—王永权
城市的熙攘和繁华的背后,往往藏着更多令人心酸的故事。车水马龙的护国路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有时尚女郎徜徉于街头,有年轻人嬉笑闲逛……马路上每一天都上演着不同的精彩。40号院坝安静的伫立于护国路街边,老旧的砖房记载着曾经的岁月,也记载着院坝里每家每户的喜怒哀乐。
40号是某老食品厂的职工宿舍,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或下岗,或内退,院子成为了一个无人管理的老旧院坝。院子里一栋宿舍楼,一个单元,共14户人家。住户的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近一半住户的老伴都已离世,儿女大部分也都未在老人身边,空巢、独居成为了40号院子住户的特征。
一次又一次的入户和走访,社区和街道详细掌握了院坝的情况,也将院坝作为了街道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之一。
前些天,我和区妇联主席、南屏街社区书记一起到40号院去看望这14户居民。早早地,她们就聚在院子里的门房处,区妇联、街道和社区联系了爱心企业,给老人们送来春节的慰问。
小小的院坝焕然一新,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脏乱差。大门进行了修理,安装了新锁,并重新上漆;坑洼的地面重新填整,变得平整有序;楼道被重新粉刷一新,干净整洁;过道路灯安装了新的,老人们上楼再也不用摸黑路;新装的灭火器挂在墙面上,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汤奶奶见到社区党支部孙书记,过来握住孙书记的双手“我们大家的女儿又来看我们了”,孙书记笑眯眯地说“快过年了,过来看望下你们,看看你们好不好,拜个早年。”
老人们一下就都围过来了,七嘴八舌跟孙书记唠叨着家长里短。
介于40号院子的特殊情况,社区在院坝成立了一个党支部,并成立了昆明市的第一个院坝妇委会。成立这些组织的初衷就是通过党的建设引领居民自治,并最终实现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
作为几十年的邻居,楼上楼下、左领右舍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妇委会成立的当天,有摩擦的邻居之间在街道和社区的见证下握手言和、相互拥抱。
从那一天起,40号院子变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相互问好,相互照顾,相互串门,不再是空巢,也不再是独居。
街道和社区一方面继续完善院子的硬件设施,让老人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好,一方面也注重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从一月至十二月,每个月都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二月摆家宴,三月赏樱花,四月去踏青,五月过生日……一年到头月月都有活动。”三楼的李奶奶高兴的跟我们说着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如同小孩一般围着区妇联主席表达着他们现在的愉快和满足。
社区拉来的爱心企业负责人招呼着一同来的人员忙碌的搬运给老人们送来的年货,不大的院子眨眼的功夫就堆满了大米、鸡蛋、水果等年货。在他们共同的“女儿”孙书记的招呼下,她们开心的领取年货。
汤奶奶说“本来今天我们约着要在院子里一起做饭,大家吃个团圆饭的,气温低了,只有改天再做。这个院子有今天的样子全靠我们的好女儿孙书记了。逢年过节都想着我们,都来看望我们,姑娘都想不到的事,她都想到了。”
看着老人们平和而又知足的笑容,我也感觉到了阵阵暖意。作为最基层的一个社会组织,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在用心做着每一件事。居民群众在他们的心里不是工作的对象,而是需要去关心和关爱的家人。
而我们看到的城市繁华的背后,还有很多个个体需要关爱和帮助。也许他们是失独的老人,也许他们是因病返贫的低保家庭,也许他们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护国路40号院子只是这个城市心酸一面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他们的困难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路上要解决好的短板问题,他们也是我们迈向小康社会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队员。只有这一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了,困难排除了,我们所看到的的欣欣向荣才是真正的幸福祥和。
因为,有一句话这么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五华区护国街道纪工委 陈艳坤)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