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材料政绩”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8-01-26 14:54:24
编辑:石林—陈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就,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衍生出诸如“材料出政绩”之类的不正常现象,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
“材料政绩”何以有市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关键是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不正确的评价导向,喜欢“唯材料论英雄”。这种错位的评价导向,致使个别单位为投领导所好,不惜弄虚作假,美化材料让领导满意,不惜加班加点搞些空而无用的“表态文字”,不惜追求特色亮点而忽视问题短板。
人心是杆秤,人心不可欺。我们党坚定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一大批真心为民的时代楷模,即便没有繁花似锦的材料政绩,但是他们的名字依旧光照汗青,他们的事迹始终口口相传,他们的政绩不在材料上,他们的政绩在人民的心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撸起袖子加油干,赢得了民心,那么何愁干不出政绩,何须用材料美化政绩。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凡是一切权力机构名称前都要冠以“人民”两字。我们党把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利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人民谋利赢得了民心,人民从党领导的事业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靠弄虚作假靠材料堆积出来的“材料政绩”,非但不能给地方发展、民生福祉带来任何增益,还会挫伤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异于在透支政府的“权威性”,降低自身的公信度和公众的支持力。
“材料政绩”实现不了“中国梦”。历史由人民来书写,国运因人心而昌盛。“材料政绩”终究只是一个光鲜美丽的大泡沫,一戳就破;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政绩,才能禁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杜绝“材料政绩”现象,我们才能让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快又稳的前行。( 肖科)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