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走进杨善洲干部学院 感受难忘的精神之旅

来源于:晋宁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7-11-03 16:36:59

编辑:晋宁—张亚云

我们驱车600公里来到了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的杨善洲干部学院,缅怀善洲书记、聆听善洲事迹、瞻仰善洲陵墓、重走善洲小道。一路行,一路思。短短时间里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求回报的为政做人品格、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感动、触动、震动也鼓动着我,使我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善洲精神”的洗礼,也使我感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

老骥伏枥 躬耕大亮山的精神感动着我---杨善洲老书记曾说:“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书记光荣退休了,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可他婉言谢绝了,他是原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完全可以享受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可他却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用22年的时间,用生命的余热,把昔日山枯水竭的大亮山变成了今天山清水秀的大亮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亮山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光水枯,荒凉空旷,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当地人都说这地方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然而,杨善洲老书记创办林场的设想和决心没有被动摇。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没有钱盖房子就盖油毛毡房,一住就是9年;没有钱购买农具,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晚上照明没有电,就给每人买一盏马灯。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做的也是铿锵有力,22年,83岁,7000多个日夜,森林覆盖率从17%的到了97%,解决了8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电的问题,6个行政村的公路交通问题,4个行政村3000户的饮水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这样的数据,这样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的信念震动着我---在我们所住的宿舍楼里,每一间房间里都摆放着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吸引了我——《杨善洲箴言——杨善洲语录集》,这本书是《党的生活》杂志社组织编辑出版的,细读这本书,我被老书记朴实的语言所感动:老书记曾说:“我1952年入党,其实当时自己没想到入党,觉得自己条件不够,是组织上看我表现不错,把我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越来越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庭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还过着艰难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不是成了骗人的假话吗?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老书记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我们正是要学习他那样,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老书记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信念深深震动着我!

鼓动着我---踏实工作 在平凡岗位上做合格党员。学习的时间虽短,他的感人事迹却使我们深受启发。当我站在杨善洲塑像前举起右臂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的庄严时刻,我深知,它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它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它需要更强的意志和信念;当我看到老书记和他的继任者几十年如一日,面对艰苦、重复的工作却始终葆有着一份热爱与认真,以恒守的责任心践行着党员义务的时候,我深知,其实“共产党员”并不是遥远的崇高,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存在,更是坚守平凡、甘于奉献的代名词。老书记的精神力量指引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做好每一项日常的工作,党员是平凡的,他需要那份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宁静致远的坚持; 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只要我们都能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争做合格党员,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初心,以己任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合格的纪检干部!(童娜茹)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