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微信红包当警惕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9-18 10:41:01
编辑:石林—陈云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四川省普格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监管局花山监管所干部肖绍彪(非中共党员),以儿子过生日为名,通过微信群发索要红包的消息。经普格县纪委监察局调查,肖绍彪共收到微信红包99个,总金额5331.67元,他也因此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第一反应,这人是不是“傻”?这样堂而皇之、毫不遮掩的索要红包,虽说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却是最愚蠢的方式,在党和国家反腐形势如此高压的今天,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妄为,如此“逆天”之举,让人可笑又可气。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带来了大量精彩绝伦的信息。然而不可避免的,一些不良风气、甚至“歪风邪气”也裹挟在其中,扑面而来。
打开朋友圈,你可以看到满满的正能量和心灵鸡汤,而诸如“如何在朋友圈优雅地拍领导马屁”、“教你在微信里让领导高看一眼”等所谓的“高能”秘籍,也在朋友圈里蔚然成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苍蝇”、“蚊虫”,在侵扰着人们的思维,潜移默化中将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带到了“坑”里。比如,领导一发圈,就有三个凡是:“凡是领导说的,都是好的”、“凡是领导写的,全是高的”、“凡是领导做的,都是对的”,随后便是拍手、点赞、红包“意思意思”;同事一发圈,内容看不看还在其次,点赞是必须的,相互吹捧是肯定的;遇到逢年过节,无论中、西方节日,大大小小的微信红包,转账支付忙的不亦乐乎,有的甚至演变成了变相贿赂而不自知。
古人云:“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谁都喜欢听漂亮话,谁都喜欢和顺着自己心意的人在一起。200元封顶的微信“小红包”,说大不大,说小还真不小。领导干部平日里接触的人,除了同事还有自己的服务对象,一条群发“索要”儿子生日红包的信息,一条人人看在眼里的微信朋友圈,会在身边这些人的心目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会引起多大的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会有怎样的效果。
“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禁止给领导人祝寿、送礼、发致敬函电等。”凡此种种之规定,即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条铁律,也是领导干部日常生活中不可触碰的一条“红线”、“底线”、“高压线”。领导干部不但对现实中的“溜须拍马”要坚决抵制,对于微信朋友圈里“别有用心”的表扬点赞、红包“意思”更要保持警惕,更不能主动索要,否则到头来,丢了“面子”、失了“里子”,还可能被摘了“帽子”,需慎重待之。( 赵芬)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