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以案警示

【案件剖析】顶风违纪 丢官罢职 身陷囹圄——西山区副区长张云生违纪案件剖析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7-08-03 10:01:23

编辑:纪委管理员1

“我从一名小学老师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区级领导,正当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自己却放松了人生观、价值观的修养。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痛定思痛,对不起党组织,对不起领导的关心,对不起人民的信任,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家人的理解、支持。”这是西山区原副区长张云生在接受组织调查时道出的深刻悔悟。

2015年11月8日,中共昆明市纪委对张云生收受他人财物的违纪问题予以党政纪立案调查;对其涉嫌的违法问题,移送检察机关调查处理。

案情回放

贪念起失底线 顶风违纪收礼金

起初,张云生在主管建管口工作时也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面对不请自来者的送钱送物,也曾严词拒绝过,也曾坚持红包不收,贵重礼品不收的这个底线。但随着权力的升迁以及与私企老板的接触增多,张云生渐渐地放松了警惕,开始把私企老板从工作对象,当成朋友、知己,认为私企老板送他礼品、红包,帮他办事是朋友间的互帮互助,自己利用手中权力帮他们办事则是“礼尚往来”。

贪念一起,底线失守。张云生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本应带头严守纪律法规,但他却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对中央八项规定、六个严禁熟视无睹,顶风违纪收受礼品礼金。从2013年春节开始,张云生多次收受工程项目企业老板赠送的礼金、礼品。

恣意妄为触红线,瞒天过海签合同

2013年3月,张云生将自己的两套私人房屋委托某公司总经理毕某某代为出售,同年8月双方签订购买协议,由毕某某私人购买张云生的两套房屋,并向其支付了150万元定金,双方未办理房屋过户手续。2014年10月,张云生找毕某某拿回了两套房屋的钥匙。2015年初,为掩盖事实、躲避审查,张云生伪造了一份虚假的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将其中一套房屋作价150万元出售给毕某某,但双方并未履行合同约定,也未办理相关房屋过户手续。张云生自以为每一步操作都天衣无缝,这150万元购房定金最终落入了他的私人腰包。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张云生最终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食其恣意妄为的恶果。

肆无忌惮尝苦果,丢官罢职陷囹圄

张云生,1965年生,起初是西山区白鱼小学的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和组织的培养,在基层经多岗位锻炼后,历任秘书科副科长、镇长助理、副镇长、副书记、党工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住建局局长,副区长。随着仕途不断升迁,张云生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思想逐渐起了变化。

2013年初,张云生任西山区副区长,主管建管口工作,手中的权力和职务影响力越来越大,那些建筑行业的老板对其称兄道弟,阿谀奉承。正如张云生所说“在其主管的一项灯光亮化工程项目中,因其在工程结算上帮某企业出力,使该项目提前收回工程款达一千多万元,企业老板对其千恩万谢。”在众星捧月之下,张云生开始忘乎所以,肆无忌惮地接受别人的好处。从最初的收受礼金、礼品到收受贿赂。从最初的被动受贿,到最后的主动索贿。一步步滑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迎接他的将是漫漫牢狱生涯。

警钟长鸣

从张云生案件透射出,工程腐败大多潜伏在工程招标、审批、验收、款项支付等环节,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隐藏着腐败的诱因。张云生在接受纪律审查之初,曾为自己的违纪问题寻找各种客观原因,但是当他真正回头审视自己,最终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没有任何客观理由可以成为贪腐的借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领导干部自身纪律修炼不够,在金钱等利益的诱惑面前迷失自我,等到落马之后才追悔莫及,这无论是对自身和家庭,还是对党组织、对国家和社会,代价都太过沉重。

腐败伤害的是民心,而民心恰是执政之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到空前高度,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三类人。曾经一起与张云生共事的同事都对其违纪违法的行为表示震惊和叹惋;其顶风违纪的行为不仅使他和家人深陷窘境,也给党和政府的声誉带来了影响。

背离宗旨,丢失信仰,没了底线,践踏红线。无论是谁、职位高低,都终将受到纪法的严惩,被党和人民所抛弃!(昆明市纪委 崔佳 俞银辉)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