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报送

欲聚人才识为先(云南日报7月25日刊发)

来源于:盘龙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7-07-26 14:49:40

编辑:盘龙—孟庆毅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时,再度就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世之道,识人为先。”识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一门学问、一种智慧,只有识才,才能爱才、用才、容才、聚才;不识才,就谈不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项系统工程。同时,识才也是一个“剖石得玉、淘沙取金”的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断强化识才的意识,炼就识才的慧眼,掌握伯乐相马的绝技,才能剖得更多的“玉”,淘得更多的“金”,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应该通过才具考察识别人才。贞观五年,唐太宗阅览奏章时,发现中郎将常何所议二十余事透彻合宜,颇有见地,便宣常何问个究竟。当得知奏章是其家臣马周所拟后,即诏令马周觐见,其间四度遣使催促。马周到后,太宗与之交谈甚欢,以为人才难得,即授予监察御史一职。自此,马周得以发挥才干、施展抱负,成为一代名臣。正因唐太宗求贤若渴、慧眼辨才,广路进才、人尽其才,所以成就了“贞观之治”。

应该从群众口碑中识别人才。孟子云:“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人才生活在群众中,到底是“顽石”还是“真金”,是“良驹”还是“驽马”,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

关键还要在社会实践中识别人才。越是基层一线,越能考验出人品修养,越能检验出真才实学。故应强化实践导向,到基层一线中识别人才,把履行工作职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具体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识别人才;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识人之长、知人之短,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孟庆毅)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