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莫以小而不为家风
来源于:嵩明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6-19 16:21:37
编辑:嵩明—王瑞华
小时候特别调皮,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属于让家长特别头疼的那类小孩儿。当时住大院有挺多小朋友,他们犯错了,常常被爸妈追着打骂,但印象中妈妈都是把我带到面前,平静地问我知错了吗?错在哪里?但作为一个固执的小孩我怎么可能轻易“投降”?负隅顽抗的结果最终换来一顿棍棒伺候,妈妈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啊!每次预感要被打时我马上就逃了,十次也能逃个七八次,我逃跑她是从来不追的,小时候从未深究这个问题,都是先躲过打就好了,然后再观察观察妈妈的脸色,认认真真地出来认错,也就过去了。
现在想来,妈妈一直是把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和看待,并不因为是小孩而忽略我的自尊和颜面,也非常注重和我的交流,愿意倾听我的想法,能用道理解决的问题就绝不动手。长大后,妈妈传授经验说:“打人也是讲究技巧的,只用拇指粗的竹棍,不打头、不打上身只打小腿,不伤身体不留痕还特别疼,能长记性。”
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的家庭教育,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风反作用于家庭教育。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但有一点很奇怪,日常我们谈起家风,大多觉得遥不可及,都觉得自家小门小户,远远算不上家风,家风应该是“杨家将满门忠义”、“岳母金针刺字”、应该是有着长长的族谱的家族或者是传承多代的书香世家才有的咬文嚼字的东西,一定程度上,多数人眼中的家风和历史密不可分,甚至很多人认为源远流长的才是家风。
然而,当下社会,更多的是历史不长、时间不久,家中只有三四代人的小家庭,他们是组成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中坚力量,假若他们缺少家风,难以想象社会将怎样运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不识丁的家庭仍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即勤学;物质丰厚的家庭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一米一粒皆辛苦”,即节约;这样的家庭有千千万万个,并非每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时都能说出名人事迹,但都能脱口而出我爸说、我妈说、我爷爷说等等长辈用阅历凝聚的句子,或朴实、或深刻,但长留心间。
家风其实是很接地气的存在,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爸爸就老用这么一句话打击我爱幻想不着边际,“老鹳还没打下来,你就把水烧好了”。这是爸爸不时的冷幽默,但多数时候他并不善于言辞,更喜欢用行动来表达,大概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是如此,所谓“身教大于言传,家庭塑就典范”,即便他们不能明确的描述“家风”,讲述“家训”,却将这些都囊括在日常言行中,影响着下一代。其中,好的习惯、优良的品格不断升华成为家风,融于血脉,儿传子子传孙,家风也将从单薄变得稳定而持久,故无需妄自菲薄,无需抱怨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其优秀和不足,家庭建设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参与,家风形成及传承需每个家庭成员的长期努力!莫以小而不为家风!(嵩明县纪委 蒋婧玥)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