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盯节日反四风 莫让节点变“劫”点

来源于:富民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6-05 15:06:39

编辑:富民—李佳怡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逢年过节人情互动、礼尚往来,容易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提供可乘之机,使节点变成有些人的“劫点”。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逢节送礼之习俗,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聊表心意也不足为过。但如果一旦权力与金钱发生碰撞,那就会慢慢演变为腐败,并可能呈现燎原之态。因此,少数领导干部就是借着传统文化的名义,将不法行为推脱成礼尚往来,换淆了情感与纪律之间的界线,才会存在侥幸心理,一错再错,直至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从2013年9月起,中央纪委每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月报。数据显示,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点所在月份,往往会出现半年或全年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纪律处分人数的峰值。这表明,节点是反“四风”战场的“高地”,抓住了节点,也就掌握了反“四风”的主动权。

划出“红线”勤提醒。强化预防提醒,敲好节日“警示钟”。坚持早打招呼、早提醒,采取发送《提醒函》、提醒短信,开展廉政谈话、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增强提醒效果。每月发送提醒短信,推进预防提醒常态化。

严把“尺子”查问题。节日腐败行为往往是带着脉脉温情的“糖衣炮弹”,而不少党员干部就是倒在了这样的“糖衣炮弹”之下。管理严格才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肆意纵容那才是真正害人。针对收节礼、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大操大办、变相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突出问题,制定检查方案,组成检查组,开展明察暗访。

打好“板子”严曝光。必须立足于严密的制度约束,想出釜底抽薪之策,剔除礼尚往来的传统思维,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举报网址、电话,强化问题线索收集处置,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出重拳、下狠手,无论涉及到谁,处理靠高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问责一起,决不搞特殊例外,决不搞下不为例,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护短遮丑,让顶风违纪的人付出终生难忘的代价。并探索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监督举报方式,不断激发群众监督的正能量,坚持发现问题一律从严查处,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让反“四风”全天候,无死角,强震慑。

反“四风”永远没有休止符,“四风”问题也不存在避风港。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节日期间身心可以放松,但纪律要求不能放松。越是过节,越要保持头脑清醒,绷紧反“四风”的弦,坚决不许“四风”借节反弹,不能在节日里“失节”。(陈艳青)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