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脱贫“考场”岂能成为“演戏场”

来源于:官渡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7-06-01 09:59:22

编辑:官渡—杜若珊

有媒体近日报道,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某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被抓了个现行。

在扶贫过程中,脱贫数据造假、台账资料造假等相关造假现象已屡见报端,但这种给贫困户“当儿子”的脱贫“造假”,实属罕见,充分暴露出我们一些地方扶贫工作的“虚化”“弱化”“形式化”倾向,扶贫工作在各级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的过程中“变形”“走调”,出现了这名年轻干部在脱贫的“考场”上“作弊”,把脱贫“考场”当成“演戏场”,上演了脱贫“造假”的闹剧。

这名年轻干部不惜“伪装”自己身份给贫困户“当儿子”,其良苦用心可能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希望释放扶贫正面信号,给自己脸上“贴金”,企图通过“演戏”来粉饰扶贫“成效”,假“儿子”之口为脱贫“加分”;一是想掩盖扶贫中不愿被人知道的真问题,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模式随意“剪切”问题、“拼凑”成绩,文过饰非,给脱贫工作“除尘”,以达到“瞒天过海”并向组织“邀功请赏”的目的。

然而,无论这名干部的演技再怎么高超、“当儿子”的愿望再怎么殷切,也换不来群众的真心。群众心中自有杆秤,扶贫干部在扶贫过程中做了啥?有没有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扶贫对象到底满不满意?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一五一十地“写”在了群众的脸上,“印”在了心上,而绝非喊一句虚伪的“妈”就能改变得了的。可想而知,一名善于“演戏”的党员,怎能脚踏实地地带领群众脱贫?一名敢于“伪装”身份的干部,又怎能赢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脱贫“考场”绝非一些人的“演戏场”。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做“虚功”、玩“花架子”,平时不到老百姓家中去,关键时候靠“演戏”来蒙混过关,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只会进一步拉大与扶贫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人民群众所不齿,脱贫“考场”就是扶贫“主战场”,而绝非一些党员干部的“演戏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带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要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脱贫“考场”不再成为个别人的“演戏场”,还得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精准管理,如实记录并实时上报扶贫动向,建立扶贫日志专项档案,让扶贫工作有迹可寻,做到扶贫工作可查询、可监督、可追溯;不定期做好对扶贫工作的调研督查,让扶贫干部“及时到岗”“各就各位”;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扶贫成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修正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不足,补齐扶贫短板,切实以实举措、硬要求确保脱贫攻坚落细落小落实。(陈书)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