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来源于:五华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7-05-04 18:12:05
编辑:五华—王永权
推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规范化是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五华区目前仅有纯农业街道办事处1家:西翥街道办事处(辖11个社区居委会,117个村小组,1.1309万户,农业人口3.6503万人),涉农街道办事处4家:红云街道办事处、黑林铺街道办事处、普吉街道办事处和莲华街道办事处。
一、五华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五华区以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为载体,积极稳妥地在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监管新模式。自2009年起,在五个涉农办事处莲华、红云、黑林铺、普吉、西翥(原沙朗、厂口乡合并)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同时挂牌成立5个街道“三资”代理监管中心,负责核算22个涉农社区、204个村民小组、4个城市型社区的会计账,共建会计账254套,全部村组账均实现会计电算化,并且进行分户核算。通过规范“三资”管理,一是规范了财务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大了集体财务规范管理的力度,统一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统一账务处理程序,所有财务事项均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账务处理,统一了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扭转了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会计档案管理,保证了档案资料安全、完整。二是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三资”代理监管中心代理村级财务后,工作效率质量和廉政风险防范都有很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统一支付,社区和村组不必支付会计人员工资,减轻了经济负担,极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三是规范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增加了财务公开透明度,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实行村小组、社区(村委会)、办事处三级分层审批,真正发挥出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制度的作用,各种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可随时为各村组提供财务公开资料,做到真公开、常公开。同时能对村干部在职期间的一切经济行为进行全程监管,有效控制了部分村干部乱支、乱花、盲目投资、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四是提升了农村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稳定了专业人才队伍。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后,会计人员由办事处统一管理和考核,不受村组的人为影响和左右,做到专职专人,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能更好的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队伍得到相对稳定。五是积极化解村集体债权,有效扼制新的债务发生。“三资”代理监管中心成立后,加大了对债权、债务的监管力度,督促各社区、村组采取有效方法积极追缴欠款、清偿债务。经过“三资”代理监管中心对社区、村(组)各项开支的严格把关,控制了以往社区、村组干部离任时大量将资金外借或乱投资的情况,有效保护了广大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截止2016年9月底,全区“三资”中心代管村集体资产109,005.95 万元(其中:托管资金27,894.65万元),代管村集体债务12,972.65万元。
二、“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区各涉农社区和村(组)的“三资”涉及面广、总量大,存在的形式复杂多样,历史遗留问题多,也存在“重资金、轻资产、资源”情况。
(一)有的社区、村组资产、资源 “家底”不清。对资产、资源管理仍难以完全摸清底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极易导致群众与村、村与村的权属纠纷。各街道在调研中均反映“三资”中资产、资源仍难以全面进行评估统计和登记造册,即使已造册登记的仍存在不完善、不全面和不细致的地方,集体资产和资源流失仍难以从根本上完全避免。
(二)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的较为复杂。目前街道的“三资”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对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对资产、资源难以进行登记管理。我区农村范围不大,但农村集体“三资”涉及面广、数量较多,且各社区、村组的个体差异大,具体情况十分复杂,难以实现“三资”监管的统一标准。调研中发现许多社区和村组既有现金资产,又有实物财产的;既有农村集体自有收入,又有国家支农惠农资金和各项补偿补助款,以及社会筹资、捐款和救灾扶贫项目资金;既有债权又有债务,还有许多无法准确评估价值的各种资源,要完全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工作中的可操作性难度较大。
(三)部分村组在“三资”管理中仍存在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公开不规范和民主监管乏力等问题,村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且管理不严格,个别村组存在村集体资产收益与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的现象,在收取租金等收益后,私自保管长期不到“三资”中心报账,甚至坐收坐支,导致村民群众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四)部分社区、村组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社区和小组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没有专用公开栏,和其他信息张贴在一起,很容易被忽略或是被其他内容覆盖,张贴时间不合要求,存在很多群众看不到、看不懂,难以保证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行使。
(五)对资产、资源配套管理制定仍不完善。现已出台的制度多以资金管理为主,缺乏对资产、资源管理规范统一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标准,在专业性、规范性和操作性方面都明显不足。同时在利用“互联网+”等科技理念和手段推进“三资”管理的新模式还没有建立,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村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不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缺少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的工作机制,缺少定期研究、商议、修订、完善“三资”管理制度的议事协调机制,难以在工作中做到资源共享,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三、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厘清资产、资源管理权责,将农林、财政、审计、民政、监察、涉农街道全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明确牵头负责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审计局和监察局共同负责审计和监督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各级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确保“三资”管理工作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
一是要各级联动,全面清查,转变重资金而轻资源、资产管理的误区。“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下,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共同联动,开展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和清理,妥善研究处理各社区、村组的相关历史遗留问题,转变目前重资金而轻资源、资产管理的误区。在工作推进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社区、村组的不同情况,采取分类别、分层次逐步解决。对能完全盘清且能明确界定其权属的农村资产、资源,就督促街道“三资”管理中心规范建立台账档案;对因资产出售、征地、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及时作出记录并在社区、村组进行公示后,进行变更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盘清的资产、资源经各成员单位共同确认后进行封存,待条件成熟时再予以解决,避免因个别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工作推进进度。
二是要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制度建设。由区“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健全、完善“三资”配套管理制度,重点是健全和完善资产、资源的管理方面的制度,以及“三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考核、监督和激励制度,确保在“三资”管理全过程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管物、制度管事。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资产和资源、工程项目、债权债务等管理制度;完善“三资”代理监管中心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规定;完善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和承包合同的签订相关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社区、村组公开招标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制度;完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重点,加强日常监管,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要提高素质,建设队伍,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激励机制建设。加强对三资中心和村级工作人员培训,强化业务技能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业务培训体系,着力提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建议重点加大对街道、社区和村组“三资”管理的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定期对街道“三资”代理监管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社区、村组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三资”管理制度、财经业务知识和财经纪律、以及廉政警示等方面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觉守法守纪的意识。把“三资”管理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机制上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同时,在政策导向和工作经费上增加投入,发挥相关职能部门资源优势,建立全区“三资”管理专业人才库,建立“三资”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村组干部配套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三资”管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三资”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四是要强化监管,推动落实,加大“三资”管理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街道“三资”管理中心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把好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入账前的审核监督关,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要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补偿费、村级重大项目建设审计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信访问题专项审计等,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财务定期审计工作。对经审计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要限期整改纠正,并通报批评。对违反财经纪律及相关规定情节严重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要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把“三资”管理工作列入街道、社区、村组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资”代理监管中心对相关责任单位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理财、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票据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制度执行情况,每年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高明、王晨宇)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