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反腐大剧的魅力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4-26 19:15:29
编辑:石林—陈云
前段时间,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部剧不仅再现了“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他为官的主张“待民要宽、治吏当严”,廉能并重的廉吏形象让我印象很深,然而清朝的廉吏毕竟离我们太远,缺乏真实感。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剧闯入了大家的视野。还未开播就在网络、微博、微信上开挂一般的火爆起来,强大的演员阵容,无处不在的话题感,赚足了眼球。播出之后的热岛效应更明显,剧透无处不在,好奇心被点燃,剧情却让观众一猜再猜。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出来了,台词成了口头语,同名小说销量暴涨,就连达康书记同款茶杯都在淘宝网上热卖。
周末回家,发现家里人都在追剧。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我:“你说,政府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可以查那么多、那么大的官?”“肯定能查啊!剧里的贪官基本都有现实原型,比如骑自行车上班,却在冰箱里、墙里、床上搜出2.3亿现金的赵德汉,创作来源是亿元司长魏鹏远——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老公凑过来说:“我觉得这部剧的尺度很大,估计会成为反腐剧的经典。”爸爸却说:“我觉得不真实,电视剧就是拍给我们看热闹的!”我说“怎么不真实了,你看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昆明市委书记仇和,那么大的官不也都被查了。”“那也就是你们单位上的人知道罢了。”我想了想,把手机里存的《永远在路上》纪录片打开给他们看,“你们看,这是中央拍的纪录片一共8集,第一集《人心向背》就是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贪官的忏悔。”看了一会,妈妈说:“这个音乐和配音听得我鸡皮疙瘩起。”“你们不是说没真实感吗?我帮你们下载下来看!”随后我还给他们下了《打铁还需自身硬》。
和家人简单的对话,让我突然醒悟,一部反腐大剧带来的连锁反应太强了。很长一段时间里,穿越、仙侠、青春偶像剧霸屏,让人们愈发感到单调乏味。类似《于成龙》、《人民的名义》此类反腐大剧的回归,独特的切入点,在精神追求这个层面上找到和人们交流的话语,这可能就是它迅速火爆起来的原因,也是魅力所在吧!
国家花大力气反腐,“打虎拍蝇”的势头不减,时常会高官落马、小官被拍的消息传来,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四种形态”抓早抓小、红脸出汗、防止“灯下黑”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大动作又接踵而至,让人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反腐的决心不改、力度不减。也让人们慢慢明白,反腐不是纪委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少部分人的“政治游戏”,而应该是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的举动,也唯有如此,才能还大家一个风清气正的国与家!(石林县纪委 赵芬)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