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警惕“缝隙腐蚀”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4-26 19:14:40
编辑:石林—陈云
对于“缝隙”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过身边的各种缝隙?比如墙角石基的缝隙、路面破损的缝隙、家具与墙面的缝隙、指甲的缝隙、牙齿的缝隙、感情的缝隙……
缝隙的存在无外乎三种:本来就有的、结合产生的、外力产生的。而缝隙的近义词如下:空隙、裂缝、漏洞。我们凭直觉往往把这个词语同破绽、缺点、缺憾拉在了一起。
确实,有了缝隙是不好的。“缝隙腐蚀”是工业机械中的专用名词,“缝隙腐蚀”是两个连接物之间的缝隙处发生的腐蚀,许多金属材料、机械零件随着时间都会产生缝隙腐蚀。而发生缝隙腐蚀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石油化工装置经常发生缝隙腐蚀,因而导致很多零部件失效;飞机机身舱底蒙皮发生缝隙腐蚀危及高空飞行;路面缝隙腐蚀影响交通运输;躲藏在指甲缝隙里的病菌传染导致身体病变;牙齿缝隙腐蚀导致牙痛、龋齿;感情出现缝隙腐蚀导致家庭破裂……
“缝隙腐蚀”引申到纪检监察工作中就是“微腐败”,而成因恰恰是自细微之处发生,正因为其微小的特点,小到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而掉以轻心,任由它由小及大泛滥成灾。“因小失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蝗虫虽小可毁千亩林田”这些均坏在“小”上,古往今来查处的典型贪腐案例均是由“小贪小腐”逐步发展成“大贪巨腐”的。人们常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正因为鸡蛋本身有了缝隙,才让苍蝇有机可乘。前面说到有的缝隙是本来就有的,那就得找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审视自我,找出自己的缺点,想办法改正弥补;有的缝隙是结合产生的,说白了也就是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交往,交往要有距离、有原则、有底线。在不违背工作原则、做事原则的范围内的交往才不会让腐败立足;有的缝隙是外力产生的,这个外力就是腐败的侵蚀,别有用心的人总是能想办法洞悉你的弱点与困境,用巨大的诱惑挑拨你薄弱的底线,用虚假的热情帮助你突破原则底线达到他自己的目的。因此,打铁还需本身硬,思想道德底线、拒腐防败堡垒筑牢了,腐败也就无法乘“隙”而入。
纪检人就像“维修工”,定期巡检,及早处置。“抓早抓小,不留死角”从小处着手将腐败扼杀在苗头期。纪检工作就像“补缝剂”,及早发现腐蚀的“缝隙”用制度、纪律、法规去填充弥补,使之坚固。相信在我们“检修维护”的纪检工作下,腐败的缝隙将越来越少。(石林县工管会纪工委 曾艳华)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