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清明时节话“清明”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3-28 16:19:40

编辑:石林—陈云

清明将至,父亲打电话询问是否计划回老家祭扫。因为身怀六甲,实在不易远行,我便婉言回绝了。“既然不回来,那就好好休息,少到外面‘瞎逛’”。父亲了解我目前的状况,最后的那句嘱托才是今天通话的重点和目的,这是又在给我念“紧箍咒”呢。

父亲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从小到大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少去外面‘瞎逛’”。小时候,父亲说:“少去外面瞎逛,见别人吃什么、穿什么,不要嘴馋、眼馋。”工作后,父亲又说:“少去外面瞎逛,不要乱去那些不该去的地方,‘危险’多得很。”当了一辈子工人的父亲,讲不出“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这样的阳春白雪,但父亲却用他平实的语言告诫我要管住嘴,不该吃的别吃,否则将会“上吐下泻”;要管住手,不该拿的别拿,否则将会被“手到擒来”;要管住腿,不该去的别去,否则将会“绊脚跌倒”。

三十而立,在百里之外工作的我也常常惦念父母,常为不能承欢膝下而自责。随着阅历的增长,特别是加入纪检队伍后,越来越明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守护好家的幸福、家的信仰就是最大的孝。年初播出的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央纪委第十一纪检监察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刘建营抛出的“为官伤亲”论曾引起一片哗然。“做清官,那你就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包括家里人对你的一些诉求,会得罪亲人,会伤了他们的心。”为了不让亲人伤心,便用手中的权利来“弥补”,这样的荒谬逻辑,恐怕不止是“伤亲”而已。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如果滥用手中的权力,无视党纪国法,必将走进铁窗。到那时,年幼的子女谁来教育?年迈的父母谁来赡养?断送的不止是自己的美好生活和锦绣前程,还有至亲至爱之人的幸福。

又见青草绿,又是清明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虽然我们很难像古人那样程序繁琐地“素服诣墓”,但到坟前除杂草、培新土、献鲜花,却是大部分家庭的规定动作。清明祭扫,无关程序,只在心意,“慎终追远”的传统在缅怀先人的过程中得以代代相传。唐代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连日来,降雨又降温,清明的悲戚感不禁油然而生。我想,古人之所以选择在万木逢春的季节祭祀先祖,就是要告诉后人,无论当下多么春风得意,都不能忘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又到一年祭祖时,想想来路,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石林县纪委 黄俊)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