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紫竹小院沐清风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7-03-27 14:19:38

编辑:纪委管理员1

庭小有竹春常在,山静无人水自流。

我在滇池东岸的七星山麓居住,一转眼已经6年了。其间,诗情画意的事情,莫过于在自家后院观竹赏竹,聆听清影摇风。

院子不大,面朝南方,常有阳光造访。当初装修房屋时,我在院内铺上青石板,两侧植一藤炮仗花和叶子花,并在三面栽种紫竹。当然还有梅和兰,算是点缀。中国一拳布鹰先生闻讯,挥拳书写“紫竹小院”相赠,小小的院落顿时生动起来。

我与竹结缘,始于青春年少。彼时,故乡的地角宅边散见竹林,有慈竹,有斑竹,有水竹,有苦竹。记忆里,竹是爷爷叼吸的烟杆,是父亲编织的背篼,是母亲除尘的扫帚,是童伴胯下的竹马,是老牛戴着的嘴笼……直至上中学,读课文《井冈翠竹》,“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恶人弯腰”的意境,我小有感悟,对于竹的认知,才开始逐渐丰盈。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临行前,我在故乡的老井旁栽下一窝苦竹,有背井离乡,竹报平安之意。之后,直奔云南边陲而去,头顶边关月,情系天下安,戍边卫国一晃经年。……无论是身着戎装,或是解甲归田,但凡碰见竹林,抑或只有数竿,我都会放慢脚步,向竹们行注目礼!

悠悠岁月,造一份平常心境。闲暇之时,我在紫竹小院安放桌椅,温一壶清茶,捧一本厚书,慰问一下心情。每每读到“虚心竹有低头叶”,“风清个文疏影竹”,“绕庭数竹生新事”之类的佳句,茶香与书香掠过心尖,诗一般的竹韵从心中升起。我喜欢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雅,羡慕解缙“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的富有,向往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洒脱,崇敬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

竹,没有梅之冷艳,没有兰之幽香,更没有菊之淡定,它只以节立身。“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超然脱俗的真性情,不正是竹之品格么?由此想到,人生当如竹节,时时小节吾身,固其本,励其行。

翠竹摇风喧翠鸟,红霞映日吐红花。紫竹小院,一年四季,习惯素弦轻弹,宛如仙乐,伴清风徐徐而来,悠长又轻盈,引得燕子、竹鸡、蝴蝶、喜鹊来贺。两条小狗,或趴在院里晒太阳,或坐在竹下乘荫凉,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阳光透过竹枝,投下斑驳的倩影。俏皮的小猫,瞪着圆眼扑来扑去,分明是在捕捉个中的竹趣。

隔壁乌龙村的郭大爹,在小区负责园林管护数年,别看他年近七旬,身板倒挺硬朗,一说一个笑。他常给小院的紫竹浇水、施肥、剪枝,偶尔也进院里坐坐,喝杯清茶。我喜欢听他讲乡村新事,他也乐意向我咨询新政策。紫竹小院为媒,久而久之,我们成了好朋友。

清明前后,小院雨水日盛。春雨淅淅沥沥,这份美丽,原本属于喧嚣的尘世,而属于清幽的紫竹。恍似那一阙阙竹词清韵,越过唐宋年华,把一缕墨香,素描在茵茵的竹林里,流转暗香。抖落掉一身的疲惫,沉醉在雨雾萧萧的竹院,听雨的歌唱,让人心静如水。

“新竹风前弄影婆”,不错的,当春笋一脚踢破泥土,探出脑袋仰望它的母亲时,正是风恬露润,花竹秀而鲜的光景。此时,置身紫竹小院,我仿佛听到新竹拔节簌簌的声音……

市纪委派出第十纪工委  张旭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