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2-23 16:13:17

编辑:

为政之道,贵在落实。抓落实是一切工作和事业成败的根本路径,也是各级干部根本职责之所在。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把抓落实当作一种必备素养,一种政治责任,一种领导艺术,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第一、要振奋精神抓落实。人生在世,必须有点“精气神”。如果丢了“精气神”,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同行尸走肉。一要有干事创业的心气。人生短暂,曾经的青葱少年,转眼就变为白发老者。父母生下我们,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机会,特别是把我们放到纪检监察干部这个重要岗位,必须倍加珍惜。人生处处是舞台,风雨过后见彩虹。我们一定要把有限的年华投身到建设和谐石林、幸福彝乡的实践中,做点事,做出点事,才不负父母养育之恩、组织培养之情,不枉来世上走一遭。二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从严治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许胜,不能败。我们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敢啃反对腐败这块“硬骨头”,敢打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三要有清正廉洁的底气。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廉。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只有清正廉洁,说话才有号召力,行动才有影响力,决策才有生命力。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必须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无欲则刚、无私无畏,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

第二,要改进作风抓落实。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一要大兴勤学善思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学,势必精神贫乏、思想空虚,势必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势必缺乏上进心、没有竞争力。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从党的理论中汲取营养,从上级决策部署中寻求指导,从群众实践中吸收经验。二要大兴苦干实干之风。我理解,领导就是带头,干部就要干事,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干事。要坚决摒弃“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观念,坚定“干得好是尽职、干不好是失职”的思想,把心思花在干实事上,把精力用到抓落实上,把功夫下到解难题上。主动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下访探访,主动到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的单位去调查研究,在艰苦环境中经风雨、受历练、长才干,以纪检监察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石林的廉洁指数。三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微腐败”,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第三,要完善制度抓落实。一要完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石林县纪检监察干部量化考核评价办法》,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年终考评与日常考评结合起来,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要完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对不担当、不负责的,必须调整岗位;对不忠诚、不干净的,必须严肃查办;对执纪违纪、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对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进行问责。三要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选用制度。政治上不过关的一票否决,廉政上有硬伤的一票否决。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今后选用干部,要坚持“三看三不看”,也就是不看表面看表现,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背景看实绩,让作秀干部没法混、优秀干部不吃亏、年轻干部有舞台,是骡子是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场上见分晓。

第四,要开拓创新抓落实。紧紧抓住监督执纪问责这一主责,转变理念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监督对象上从盯住少数向监督全覆盖转变,在监督内容上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在监督手段上从单打一向多样化转变,在工作机制上从各自为政向协同推进转变;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石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晖)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