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纪检干部要甘当“出气筒”
来源于:石林县纪委
发布时间:2017-01-05 16:22:58
编辑:纪委管理员1
10月,秋雨绵绵,淋漓不停,天气微冷。我和同事正奔波在长湖镇海宜村公路上,电话纵然响起,定眼一看,是 “老张”的儿子,现任海宜村村长,而 “老张”,则是今天我们要找的谈话对象。
电话里,“老张”的儿子急促道:“喂,小杨,我问下我父亲那个处分是否太重了?”我说:“张村长,你是村干部、党员,党的纪律你是清楚的,组织对你父亲的处分是客观公正的。”
“那他这种行为能否减轻处分?”老张的儿子试探道。“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义正言辞的告诉他。“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要用这种口气嘛,真不讲情谊……”“老张”的儿子嘴里叽里咕噜的骂着挂掉了电话。
雨越来越大了,气温越来越低使人心生寒冷。我不禁回想起以前在长湖镇工作期间,因平时下乡开展社区工作较多,我和“老张”、“老张”的儿子都比较熟悉。这个“老张”,是长湖镇海宜村的一名“资深”老党员,还曾担任过该村委会的老支书,他儿子现在担任村长。记得在一次下乡清查重点人口时,大雨中,我们的车子不慎掉入路边沟里,是 “老张”和他的儿子叫几十个人帮忙抬起来的……我们之间算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老熟人了。
正沉思着,来到了“老张”家门口。看着熟悉的大红铁门,我不快不慢的摇叩着门栓,“老张,老张,快来开门……”不一会儿,门内传来老张倔强而不满的声音:“小杨,亏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了,不顾老朋友的情份……。”而“老张”的妻子也骂骂咧咧的,显然他们一家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我略感尴尬的站在门口等着。
“老张”很不高兴的来开了门进去之后,我们说明了来意,开始了正题。正和老张谈着话,“突、突……”手记又烦躁振动起来,边掏电话边寻思着:不会又是关于老张的事情吧。跟正工作中的同事们打了个招呼,我出了里屋,一看手记屏幕,是我以前工作单位的老所长打来的电话。“小杨,老张他儿子打电话给我了,听说老张要被开除党籍,我问问能不能减轻处分?”老所长在电话那头问道。我恭敬道:“所长,老张违法犯罪在先的事实你是清楚的,他的错误行为必然受到党纪处分,况且他……。”老所长犟脾气来了,打断我的话语:“你小子学会装样子噶,还跟我来这个忽悠”我连忙解释道:“不是忽悠,这是事实,也是党的纪律规定的……”老所长愤愤道:“算了,我也只是顺便问问情况而已”随即挂了电话,我心想这“老张”自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我应该有朋友身份多开导开导他。
谈话工作结束后,我和“老张”做了一些沟通和开导,他始终以冷冰冰的态度面对我。
一个月后,我和老张一家及老所长又多次重逢在其他场合,我和他们热情的打着招呼,他们始终对我嗤之以鼻。而“老张”的妻子,依然骂着一些脏话。我依然一如既往的把他们当做老朋友,因为作为纪检干部难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都会成为他人的“出气筒”,但只要一想到自己肩负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被“出气”也算不了什么。
我把“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作为纪检工作的座右铭。作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为了党的反腐倡廉事业,我甘当“出气筒”,这是对党忠诚之使然、是做人干净之使然、更是勇于担当之使然……(石林县纪委 杨再雄)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