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勿让小“红包” 成为腐败的“遮羞布”

来源于:西山区纪委

发布时间:2016-11-02 16:05:21

编辑:纪委管理员1

“自己主观意识发生偏差,法制意识淡薄,平时只注重与自己管理的对象打交道,而把党纪国法抛于脑后,只是因为当初收下的一份份年节‘小’礼,使自己一步步深陷泥潭。我辜负了党和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给家人也带来了深深的伤害,我会深刻吸取教训,积极配合调查处理,希望组织从轻处理,使自己能得到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原西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综合执法大队长王汉昆在看守所对我们调查组成员流着泪说的一席话。

“你第一次收受‘红包’的时间还记得吗?是多少钱?”我问道。

“2006年中秋节,1000元。”王汉昆说道。

“是什么人送给你的?”调查组小张问道。

“是我们管理对象电子游戏室老板王某某送给我的。”

“你收受过辖区多少个管理对象的‘红包’?金额总共是多少?”

“2006年至2013年8月,我在区文体局担任稽查队队长和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期间,收受过电子游戏室和娱乐场所四名老板的红包,总共是26万。”王汉昆回答说。

“你收受的钱财是怎么处理的?”

“大部分用于吃饭、打麻将、娱乐等个人消费上。”王汉昆回答说。

………………

逢年过节收红包是孩子们特别期盼的事,然而很多党员干部也在这个时节“心思活泛”起来,也想同样享受“红包”的乐趣。在官员干部队伍中,看似人情往来的“红包”在这里却变了一番味道,变成了腐败的“遮羞布”和贪污的“挡箭牌”。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斩断“恶小”之芽,才能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治理群众一直病诟的“红包”问题,必须强化权力约束机制,完善公众监督机制,健全查处问责机制,使党员干部时刻感觉到“头上悬着一把利剑,身边有无数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让“红包”成为“烫手山芋”,使送“红包”者无利可图,收“红包者”“不敢”“不能”“不想”,才能管住一双双接送“红包”的手,让“红包”彻底从党员干部中消失。(西山区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  姚江辉)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