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从咱家乡过 ——长征对东川的影响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6-08-19 15:15:23
编辑:纪委管理员1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长征途经东川,5日下午到达东川拖布卡乡的金沙江树桔渡口,在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指挥下连夜渡江,6日清晨,全军团3000余人无一伤亡渡过金沙江,到达四川的会东县。红军长征在东川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长征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长征对当时和今天的东川,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携手渡江破天险。船工廖顺云回忆说“红军渡了三天三夜,给船工一元一天。”而船工饶树标清楚的回忆道;“红军来时问着我会划船,于是叫我去找船。我知道前几天敌人封江,有一破船划不到封船处,沉在麻塘湾老鸡石下,我就去找。船沉在水中,船中有石,我下水推掉石头后,就划这只船,划过对面,得到两只船,红军主力就用这些船渡江。红军分船大小而装,船大20人,船小10多人。”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金沙江流水响叮当,我们红军来渡江,不怕水深流又急,更不怕山高路险长。我们真顽强!我们真顽强!
传播革命新思想。红军途径东川,沿途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传播革命新思想。向广大群众宣传我们为什么贫穷,我们为什么受压迫,我们的怎么办,我们的出路在哪里,为受苦受难的人民指明了翻身的道路。人们兴奋地传说:“红军为民除害,爱穷苦人。”“我们祖祖辈辈都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在古铜大地上播下革命的火种。虽然反动派严密封锁消息,但红军的事迹仍然很快地在因民、落雪、汤丹等地“砂丁”中传播开来。大家都在悄悄地讲述红军为民除害,打富济贫的事迹,红军救世主的形象越传越神。在解放前那凄苦的日子里,思念红军成了他们唯一的安慰。
积极涌跃参加红军。曾在东川工作过的毛天培曾说回忆道:我坚信了红军是为我们穷人谋幸福的,于是,在听说红军要过金沙江,我就跟着一些穷苦农民到小江口等着红军。虽然我当时年龄只有十七岁,但红军看我参加红军态度坚决,收下了我。大凡上点年纪的东川人都知道本地人一个叫唐玉清的人,红军长征途经东川时,唐玉清邀约同村民小六顺、钟唐保参加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他先后由战士担任班长、事务长、供给员(正连级),参加大小战斗80余次,两次负伤,立大功8次,2次被评为劳动英雄,获各种奖章9枚。1952年1月复员回乡,在新村集义村参加农业生产,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本色,身穿羊皮褂,头顶草帽,赤着双脚下地劳动,人们都称他“唐大军”。
书写军民鱼水情。红九军团过东川前后两天多时间,行程约100余里,途径拖布卡5个村,但留下许多军民渔水情的生动故事。红军来到拖布卡,有一个排住在白泥井村叫舒正有的家。红军一住下,来不及洗去征尘,就争着扫地、挑水。舒正有全家看到红军和蔼可亲,便也热情接待红军,时近傍晚,村子里处处冒起炊烟。这天,红军没有带粮,一位排长就向舒家买了一担谷子,所付的钱足够买回两担。舒正有推辞再三,要退回多给的钱,排长多方劝说,他才勉强收下,和红军一起动手舂米做饭。住在董大妈家的红军中有几个病员,身体虚弱,董大妈杀了两只鸡给伤员补身子。在群众送行时,两个红军战士从人缝中挤出来对董大妈说:“大嫂,这两天我们打扰你了,把鸡杀了柴也烧了一些,我们很感谢,现在给你大洋。”董大妈把“大洋”理解为大羊,认为他们买了羊来不及宰吃,要送给董大妈。便答道:“汪家坪一带,常年天旱少雨,草木难生,羊不好养啊!此去路上,人烟稀少,你们还是拉着它,在路上宰吃吧。”话音刚落,逗得旁人捧腹大笑。红军接者说:“公买公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的纪律。”
金沙有水天上来,于舒缓处寂静无声。江阔水平,小浪淘沙、轻波吻岸。旋涡扣成连环,暗流织为蛛网,威严含而不露,惊险藏匿其中。没有敌人,没有枪声,神不知,鬼不觉,一船、两船、三船,红军犹如天兵天将飞过了江,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