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渡镇“杨氏宗祠”家规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5-12-25 15:13:49
编辑:纪委管理员1
彝族人网站及专家评论
索玛在《云南寻甸县丹桂回民村落历史文化考察》一文中对《杨氏族谱》作了如下评价:“《杨氏族谱》以详尽的史实和通俗的语言对杨氏回民入滇以后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记述,不仅是研究丹桂历史的有力支撑,也可从中了解杨氏先祖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历史,了解杨氏知名人物的奋斗历程”;“像丹桂这样亲如一家的回汉关系,既在全国回民聚居区也颇为少见,堪称典范”。
柯渡镇“杨氏宗祠”家规全文
一、摘自清咸丰二年朶丹坟和光绪二十六年朶丹老小罹难纪念碑家规(后人翻译综合):
(一)要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二)要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持家;
(三)族内禁止通婚不准欺压鯀寡孤儿;
(四)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二、摘自1993年3月30日杨仲修组织杨氏家族会议修改家规:
(一)团结宗族、发扬友爱、增进联系,彼此相互促进,对国家民族作出贡献;
(二)了解云贵两省,以及各地杨氏家族分布情况,使今后按谱所列字辈取名有谱可依,避免长幼颠倒,亲疏不识;
(三)承先启后,既往开来,了解祖先与当代杰出人物的悲壮历史及其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与对人类和社会的卓越贡献,从而激励宗族后代子孙,奋发图强,学习祖先乐善好施,尊老爱幼美德,发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优良传统;
(四)云贵杨氏宗族,均属同一祖宗子孙,为了宗族的繁荣昌盛,必须严格遵守婚姻法规定,以减少和杜绝遗传疾病,故凡属杨姓宗族都不能婚配;
(五)在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祖先努力下,曾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亦涌现出不少继承祖先光荣传统的英雄人物与可歌可泣的事迹,杨氏后世子孙务必继承祖先爱国爱家爱学习精神,助人为乐、高风亮节的美德,继承祖先优良传统,使杨氏宗族发扬光大,兴盛发达。
杨氏家族代表人物简介
清王朝咸丰、同治时期,由于清政府日趋腐败荒淫,对外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偿,对人民横征暴敛,因而激起了广大各族人民强烈反对,在广西爆发了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义军。在云南爆发了以杜文秀为大元帅所领导的白旗军,又称十八大师。寻甸杨氏族人亦踊跃参加,投入十八大师洪流中。在杨氏第十四代先祖杨沛清率领下,曾配合杜文秀多次攻打省城昆明,由于战功显著,杜文秀赐予杨氏宗族“冠军”称号,因名噪一时,清政府对杨氏宗族恨之入骨,派清军中的精锐红旗军前来丹桂镇压,经激烈血战后,终因妇孺孩童较多、寡不敌众,除马映东带少部分杨氏族人突出重围外,其余全部惨遭屠杀和战死。后马映东退至柯渡大黑山,被清军追兵发现,所突出重围的青壮年全部战死,其余老弱妇孺孩童不屈于清军屠杀奸淫之辱,集中于丹桂村水碾房内举火集体自焚。此次镇压仅有少部分杨氏后人逃脱,其余族人无一幸免。杨氏家族用鲜血和头颅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正是因为有像杨氏宗族等一代代中华儿女鲜血的浇筑,孙中山先生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才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
柯渡镇“杨氏宗祠”简介
“杨氏宗祠”位于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委会丹桂村,是1899年(光绪26年)由丹桂杨姓先祖杨凤阁等人出资所建,是为纪念1873年2月(清同治 12年2月)丹桂杨氏300多老少妇孺为免遭清兵凌辱而在营盘举火集体自焚的历史性事件而建,是杨姓先人参加民族英雄杜文秀率领的反清起义可歌可泣斗争的历史见证。迄今为止,丹桂“杨氏宗祠”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祠堂,是丹桂杨氏宗族缅怀先烈、纪念先贤、激励后人的活动场所。
1986年,一度被充作集体公用的祠堂房产归还由丹桂杨氏族人管理。1987年3月,丹桂宗亲恢复了停办数十年的农历“二月二十”缅怀咸同遇难先烈的纪念活动,同时商议确定,纪念活动由丹桂宗亲住户轮流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20多年来,在丹桂杨氏宗亲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宗祠的纪念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来自各方参加纪念活动的宗亲也越来越多。杨氏宗祠历经百多年的风雨侵袭,祠堂前照壁仅仅剩下石脚,主房墙体及木结构都不同程度存在损毁,在1991年和2003年,由杨廷岗等出钱出力作过较全面的修缮。2014年6月,“杨氏宗祠”被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由丹桂杨氏筹资,启动修缮“杨氏宗祠”,目前,修缮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柯渡镇“杨氏宗祠”家规简介
丹桂回民以杨姓居多,祖籍江苏省应天府(今南京)高石坎柳树湾。明朝朱元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杨氏先祖杨宝元随主将傅友德、副将蓝玉、沐英戍边前来云南,战争平息后定居于昆阳县海口,是为杨姓回民入滇第一代始祖。杨宝元生于元朝,殁于明朝永乐年间,生朝贤、朝清、朝举、朝真等五子。昆仲五人子孙于明清时期逐渐析居云贵川三省各地。据《杨氏族谱》载,杨姓现居地有迤(yǐ)南:玉溪、建水、大庄;迤西:黑盐井、松平、姚安、巍山、保山、大理;迤东:寻甸、嵩明、昭通、鲁甸及贵州省威宁、杨万桥;四川省会理、西昌等地。杨宝元第八代孙杨德溥,明朝嘉靖年间出生于昆阳,万历年间携妻眷马氏迁居丹桂村,是为丹桂村杨姓开山始祖。
清王朝咸丰、同治时期,由于清政府日趋腐败荒淫,对外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偿,对内欺压横行霸道,国家存亡旦夕,百姓苦不堪言,横征暴敛导致百姓生活困难,当时社会风气较差吸食鸦片成风,因而激起了广大各族人民强烈反对。杨氏家族一直以祖上口碑相传的遗训管理族人。
现存的杨氏家规为丹桂村杨氏第十八代杨仲修1993年根据清咸丰二年朶(同“朵”)丹坟界碑和光绪二十六年朶丹老小罹难纪念碑及杨氏族谱综合而成。主要包含要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要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持家;族内禁止通婚不准欺压鯀寡孤儿;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发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优良传统;务必继承祖先助人为乐、高风亮节的美德等等内容。其核心就是“爱国爱家、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勤俭持家”。
杨氏后人以家规正己,和柯渡汉族团结友爱,和平相处。像丹桂这样亲如一家的回汉关系,在全国回民聚居区也颇为少见,堪称典范。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