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五华:“五不”开展收送“红包”专项整治4人主动上交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5-11-13 10:45:11

编辑:纪委管理员1

    “当干部不能收‘红包’,收‘红包’就会丢‘乌纱’。”如今,在五华,这句话已经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一个共识。作为“六个严禁”整治重点内容之一,“红包”整治在去年大力度基础上,今年又持续“加码”,五华区通过“五不”措施,继续“将整治进行到底”。

    层层落实“不空”

    “整治收送‘红包’不是纪委一家的‘专利’,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负起责任。”五华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一名干部说。

    “单打独斗”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据悉,此次整治,五华区及时印发了《五华区开展严禁领导干部收送“红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在区纪委监察局牵头的基础上,将区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作为责任单位联合开展,同时,各部门严格自纠自查,做到自上而下、由点到面、全覆盖;积极发动全区109党风政风监督员,以及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参与,时时监督的良好氛围。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区768名领导干部作出不收送“红包”承诺。

    监督检查“不虚”

    “作为一名党风政风监督员,虽然很平凡普通,但是干的确是关乎社会风气的‘大事情’。”一名监督员自豪的说到:“今年虽然很累,经常跑,常加班,但是看到社会风气渐渐好转起来,我觉得这些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风气好转,最终得益的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这次整治,五华组织了109人党风政风监督员分12次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暗访检查,对全区69家单位明察暗访做到了全覆盖;对32家有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窗口服务部门等掌握财权、人权、事权的部门进行了重点暗访抽查达110余人次,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整治范围“不漏”

    当前,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已经成为新的“送礼神器”。微信“红包”的出现,要求反腐败新手段的也必须进行升级。

    今年以来,在传统渠道监督的基础上,五华区还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列入整治“红包”的重要内容,以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监管整治范围随时代发展。联合工商等部门协同作战,加强对商场的监管,从数据流中筛查可疑线索,找出电子支付交易的蛛丝马迹。

    制度完善“不缺”

    “开展整治的另一大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以制度向监管要成效。”动员会上,区监察局相关领导表示。

针对此次整治部分单位出现的问题,各单位均制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措施、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完善制度。据悉,区监察局还对出现问题的2家单位和存在苗头的5家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完善了相关监管制度。

    问责处理“不松”

    “严查严惩,绝不姑息,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在整治过程中,对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五华一直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并利用反面案例强化警示。自活动开展以来,核查2名领导干部收送7万余元红包的举报,并作出“举报不实”的回复;对1名领导干部收送4万元“红包”作出严肃处理并全区通报;4名领导干部主动上交“红包”6000元。

(五华区纪委)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