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教育

禄劝:多形式廉政文化活动开展点亮“宝廉灯”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5-10-29 14:47:54

编辑:纪委管理员1

    近年来,禄劝县按照“抓早抓小预防在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要求,依托协会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廉政宣传教育活动,把廉政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深入推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县党员干部心中点亮了一盏明亮的“宝廉灯”。

    创作廉政书画作品。借助书画协会平台,挖掘书画作品廉政文化元素,通过命题约稿,举办廉政书画展,廉政书画作品比赛等方式,创造一大批廉政书画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全县廉政书画的质量和内涵。如2014年11月,该县纪委在茂山中学廉政文化示范点开展 “禄劝·富民·武定”廉政书画交流会,各县展示了廉政书画成果,彼此交流了经验做法,会上70名书画家即兴创作了300余幅作品,解决了示范点廉政书画匮乏的难题。截止目前,创造墙画、书法、漫画、图片等廉政书画作品30余万幅;编印《禄劝清风》2000册,发放廉政台历1000册,选登书画作品1000余幅;在广场、公园、教育基地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展示作品2000余幅;举办大型廉政书画活动10余场次等。

    展示廉政刺绣作品。借助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平台,与县民族刺绣协会共同研究,组织和引导绣女以绣梅、兰、竹、菊、荷、人物等富有崇廉尚德思想的山水及人物作品,创作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民族刺绣产品,使廉政文化融入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截至目前,全县有绣女近10万人,有民族刺绣公司、店铺、绣坊近100家,在县城、撒营盘集镇等设有民族文化街。据统计,仅2013年年初至今,共完成以廉政文化为题材的民族刺绣产品5万余件。

    推动双语宣教接访。借助彝、苗、傈僳等民族协会平台,发挥协会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优势,联合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民间艺人双语培训,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居廉政元素,选配部分少数民族人员充实到廉政文化宣传队伍,在全县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展廉政文化双语宣传教育,实现廉政宣传教育全覆盖。如,先后在官庄回族村、尚德彝族村、汤郎箐苗族村、兴隆彝苗聚集村等廉政文化示范点,开展双语外墙绘画、双语广播和学校双语教育等。截止目前,该县纪委配备彝、苗、傈僳、傣、壮等少数民族纪检监察干部17名,乡镇16名,配备村(居)委会监督委员会少数民族工作人员257名,在2146个村小组中配备965名少数民族廉政宣传员,通过村“三委”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户长会、群众代表会议和发放双语宣传册、双语外墙绘画等形式开展廉政宣传,实现纪检监察系统双语接访、双语宣传。

    演绎廉政民族歌舞。借助民间文艺家协会,结合该县民族节庆活动多、群众集聚多的特点,挖掘创造蕴含廉政元素的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组织引导花灯协会、歌舞剧团、苗族合唱团、老年协会等在节庆节日期间开展文艺活动,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民风民俗文化气息感染、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营造全县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如,该县屏山街道南街社区廉政文化示范点,组建花灯小剧团,自编200余个廉政花灯剧节目,适逢节庆节日或双休到民族广场组织演出。截止目前,该县创作著名的廉政歌曲有《清廉颂》和廉政小品有《魏老爹的生日》、《山外春风》、《平安福》等,山歌、歌舞剧等廉政文艺作品达1500余件;以少数民族方言小品、相声、歌剧、舞蹈等形式,演出干部群众自创、自编的廉政戏1500 余场次。(禄劝县纪委  文天祥)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